第六二三章 大王,不能走啊!(1/2)
略更网 www.luegeng.com,最快更新混在大明搞社团最新章节!
终于得知真相,而且心中牵挂皇帝陛下的镇南王,紧接着启程沿运河北上。
依然孤身北上。
当然,也不是说真就一个人。
他的侍卫营还是要带着的,好歹那也是郡王,出门不可能一个人,这种类似于仪仗队的随从是必须的,再说就一个营而已,跟带兵武装进京这种说法也沾不上边,所以镇南王就这样带着他的哼哈二将和侍卫营匆忙离开南京……
他走的很匆忙。
甚至都没来得及通知各地的部下安排走后工作。
毕竟镇南王对皇帝太忠心了,一听说皇帝陛下有危险,那立刻就什么都不顾了,就想着早日抵达京城保护皇帝陛下不受那些逆臣伤害。
但此举却迅速让整个江浙一片恐慌,就在他带着侍卫营日夜兼程的时候,得到消息的南京四民代表齐聚王府,求见王妃问到底发生了什么。这时候四民大会虽说没什么实际权力,但作为民意的象征,还是很有影响力,那些四民代表作为镇南王幕府与地方民意的直接联络人,同样也在各地受到尊敬。
他们此举立刻引发全城紧张。
很快在他们到达王府时候,后面就已经跟了十几万人。
然后面对民意,王妃带着刚刚从京城赶来的李实亲自出来,告诉了他们镇南王如此匆忙北上的原因,包括王化贞也出面作证,这样皇帝陛下遭人毒害危在旦夕的消息,就算是在江浙正式传播开。
但是……
这也不行啊!
镇南王北上救驾可以,可就带着侍卫营北上,岂不是羊入虎口,正好给了那些奸臣可趁之机!
对于江浙百姓或者说新的称呼公民们来说,皇帝死不死其实无足挂齿,皇帝统治他们时候也没多少好日子,但镇南王是绝对不能有危险的,镇南王要是被奸臣趁机害了,那大家刚刚开始的好日子可就完了。
秋收可刚刚结束。
各地民兵们可是第一次真正享受到了幸福。
尽管需要交公粮,尽管余粮也只能卖给粮站,可在平均亩产以糙米计算也得两石的江浙,一个五口之家就算二十亩地,秋收也是最少四十石,交出平均两成也还剩三十二石。一家人有二十二石糙米足够顿顿干的,剩下十石出售给粮站还能换至少七两银子,今年的统一收购价糙米七钱,稻谷五钱,可以说全家的穿衣就足够。
甚至还能有余钱可以买别的。
而这只是一季的收入,也就是说仅仅秋收就能让他们丰衣足食,但实际上明年还有小麦的收入,小麦哪怕比水稻产量低,最后也能剩下二十多石麦子。
然后又是最少十两银子。
这还不止,因为还可以在田间地头种些杂粮甚至牧草换钱。
还可以养头猪。
还可以到附近修路修水利的工地上做些零工,这样到最后,一个五口之家不但丰衣足食,一年还能剩下至少二十多两银子。
供养孩子上学,偶尔吃点肉喝点酒都够了。
可以说做梦一样的美好生活真正在他们脚下展开。
但是。
这一切都是镇南王撑起的。
没有了镇南王的支撑,他们的美好生活将轰然崩塌,这一点可以说毫无悬念,周围的一圈惊涛骇浪,全都准备着夷平他们的美好生活,而用伟岸的身体为他们竖起一道堤坝,保护他们继续这样生活下去的,就是镇南王。
他要是被那些奸臣趁机给害了那还了得?
不用谁下命令了!
紧接着四民大会开会,同时四民大会与参谋部联合起来,以四民大会的名义,五百里加急召集各民兵军的统制,包括现役各军统制……
靖难军已经缩编为六个军。
这是杨信履行对天启的承诺。
这六个军一个驻邳州,一个驻凤阳,一个驻颖州,一个驻安庆,还有一个驻衢州,剩下是骑兵军驻南京,至于浙东方向因为北洋水师驻舟山,所以那里由陆战队负责。
不过这些现役并不重要,这些只不过是培养军官的,类似小胡子之前的德意志国防军,真正构成镇南王控制区武装力量的是各地那些预备役军。所有预备役按照地域划分,编成三十六个预备役军,每个军旅营三级都是现役军官组成,甚至每个营都必须有一个队在营部。
主要是应对地方上的盗匪。
这些预备役每年必须保证多少天召集起来军事训练,甚至部分还要进入现役轮值的,而且所有预备役军的仓库都囤积着全军的武器,需要时候就是镇南王一道命令,所有预备役军就召集转为现役,然后拿着武器就可以上战场。
这才是镇南王的真正军力。
而且预备役之下还有后备役,也就是所有青壮年,或者说民兵。
整个镇南王辖区全民皆兵,所有十八岁到五十岁之间的男人,只要不是残疾就都编入后备役民兵。
全都进行军事训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