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人才最重要(1/2)
最快更新官翔最新章节!
严宁在边宁比较属意的干部是常务副县长朱宝玉,别看麻杆般的身材,长的不怎么起眼,但优势还是很突出的。刚刚四十出头,年龄上具有一定的优势,特别是在办事能力方法上,很有自己的一套思路,每每朱宝玉办理的工作和处理的敏感问题,不说天衣无缝,也够得上滴水不漏,不但能令领导满意,就是下属干部,基层群众也满意,能做到这一点,就很说明他的能力水平了。
只可惜,对于朱宝玉的属意,严宁是剔头的挑子一头热,像朱宝平这种边宁本土类型的干部,政治立场可是很明确的,哪怕张亚军调到了江口,边宁的干部群龙无首,他也没有投到严宁的门下,而是选择了继续跟随蒋观河和王双阳。这一点也可以理解,王双阳本身是市长,而且上升的势头强劲,换了谁都会做出明确的选择。
朱宝玉拉拢不了,严宁只能退而求其次,把目光瞄向了农业副县长马志。马志是聪明人,脑子转的快,知道现在的边宁谁说的算,也摸清了严宁脾性,更懂得怎么去迎合严宁。所以,对于严宁的命令,总是无条件的执行,虽然没什么风骨,甚至给人一种刻意媚上地感觉,可塑性也不高,不可能提拔到太重要的岗位,但胜在指哪打哪,敲打敲打后,在有限地范围内提一提,倒是可以的。
所以,在马志不知是灵机一动,还是早就预谋,想出百日会战的这个提法的一刹那,严宁的心里已经有了决断,这段日子深入观察一下马志的表现,若是真能一股劲的跟着自己思路去抓落实,那就看看给他提供一个机会。千金市骨,边宁的领导班子已经疏理的差不多了,下一步就该全力收拢各部委办局的人脉了,这走到哪,打到哪;走到哪,就把根据地建到哪,可是严宁一贯的推进思路,这既然已经到了边宁,没理由再把这块根据地放出去不是。
随着县委全会报告和百日会战的相关文件下发到各党委、党组,边宁再一次掀起了奋战一百天的工作热潮,各单位、各部门都卯足了劲,强力地推进落实。不鼓足了劲也不行,严宁一向是说一不二的,说是一百天,那就是一百天,活动结束之后可是要跟踪问效,检查验收的。在既定期限内工作完不成,打脸丢面子倒是轻的,闹不好可是要丢帽子的。
会战全面的掀了起来,成果进展最为迅速地要属三岔口镇党委了。在严宁牵线,将于支书和三岔口镇党委进行了对接以后,党委书记雷恪明就多了一项工作,时不时的给于支书这个农民企业家打个电话聊聊家常,有的时候赶上周末休息,或是赶到榆林拜访,或是把于支书请到三岔口,吃吃饭、喝喝酒、打打牌,钓钓鱼,在吃吃喝喝,打打闹闹中跟于支书建立了很不错的感情。
于支书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庄稼人,本身没什么大的文化,但随着生意越做越大,视野越来越开阔,眼下在对人情往来,结交朋友什么的也是摸的门清,自然知道雷恪明对自己热情的出发点在哪里,无非就是想让自己早点把资金设备投入到位吗,这一点严宁早有交待,不用他说自己也得办。若不是机器得从国外采购回来,怕是边宁东海食品厂早就投产了。
“这个大家伙都是计算机控制,操作不难,难就难在出了问题的维修上,咱们厂子有懂得外语的专业的维修人员吗……”在几方面的催促下,从欧洲采购的设备终于开进了三岔口的稻米加工厂,严宁受的马老汉盛情邀请也赶来看热闹。连同施备一起来的,还有厂家派来的安装技师和机器使用方面的培训人员,看着这一个个蓝眼晴,大鼻子的洋人叽哩咕噜的说着外语,以及躲在一边看热闹,嘻嘻哈哈闹成一团的企业工人,严宁的眉头皱了起来。
三岔口近邻边宁口岸,平时俄国**子商人来来往往的多了去了,边宁的老百姓看到外国人倒没什么新鲜感,有常年在口岸讨生活的民工,为了能揽到活计,甚至都能讲上几句俄语。但对于俄语以外的语种,在边宁可是没什么市场,眼下这几个外国技师说的都是英语,跟食品厂的工人之间的沟通都靠着不知道从哪请来的翻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