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一章 债台高筑?(2/2)
地方官府增加了收入,胥吏... --
最快更新逆水行周最新章节!
,胥吏们从中捞足了油水,只有那些本该为青苗法保护的农户,硬是被青苗法弄得破产。
所以,本意是利民贷的青苗贷,实行之后变成“祸民贷”,这是宇文温要引以为戒的教训。
他要在河南地区推行青苗贷,却不打算以行政手段强制推行,因为他不相信各地地方官府的节操,所以依靠的是“有活力的民间组织”——日兴昌柜坊。
宇文温对日兴昌柜坊“从业人员”的节操有信心,他认为靠日兴昌来放青苗贷,至少要比靠各级地方官府放贷可靠得多。
而且有了这个白手套,办起事来很方便,在放贷时尽可能减少中间环节,让柜坊和有借贷需求的农户直接打交道,避免对方被盘剥,不会为此增加更多负担。
宇文温的构想很丰满,但现实很骨感:日兴昌在河南没有根基,一上来就把摊子铺那么大,抗压能力很弱,一不留神就要倒霉,到时候连带着他都要倒霉。
但宇文温还是要推行青苗贷,他就是要和那些民间高利贷竞争,而官府放贷-公廨钱,暂缓。
日兴昌在山南已经推出青苗贷业务,效果不错,有了丰富的经验,所以在河南开展放贷业务,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但宇文温知道,青苗贷那一分到二分的利还是太高了。
日兴昌的青苗贷,若将利息做横向对比已经是很有良心,但对于广大农户来说,种田的利润率(以普通亩产土地计),根本就达不到二分。
也就是说,河南各地农户,只要按着一到二分的利息向日兴昌借青苗贷,绝大部分人就一定会亏。
然而宇文温急着推行青苗贷,并不是要借机敛财、兼并土地,是真心要利民,所以,他向日兴昌的大股东们做出了一个“建议”,那就是在河南各地推行的青苗贷,利息一律是二厘。
这种低得令人不敢相信的利息,足以让任何民间借贷者失去竞争力,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巨大的利润缺口,因为日兴昌为了大规模吸纳钱粮以便在河南放贷,给“投资者”们开出的回报率是二分二厘。
再加上日兴昌自己也要盈利,要给股东们分红,所以实际的差值有十几倍。
日兴昌在河南又不是做暴利的海贸,这利润缺口可不是闹着玩的,一旦无法兑现,对于日兴昌的信用将是毁灭性打击。
日兴昌的信用在山南荆襄地区已经建立起来,如今因为靠山西阳王又很可能坐镇河南,所以各地豪强、大户对日兴昌在河南的“盈利前景”十分看好。
他们对日兴昌许诺的回报率很感兴趣,“投资额”持续翻番,但到了明年年底兑现时,如此巨大的利润缺口,一旦无法用盈利来填,宇文温就是砸锅卖铁都填不完。
而他之所以还要这么做并让大股东们同意一起跟着“浪”,不是靠着“大发淫威”逼对方就范,而是设计了一套复杂的“盈利业务套餐”,又做出了一番复杂的利润计算,用盈利前景(理论)说服了大股东们。
而这也意味着,一旦青苗贷搞砸,不但日兴昌完蛋,宇文温的信用也完了。
姬周时,周赧王欠债很多无法偿还,被债主逼得躲在一座台上,故而有了“债台高筑”的成语,如今的周国,会有西阳王因为欠债无法偿还,再来一个“债台高筑”么?
看着厚厚一沓资料,宇文温轻轻笑起来:“这怎么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