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五章 铁路干线(2/2)

见他不吭声,易知足也不理会,径直缓步回房,没有人比他更清楚,唯有开放,全面开放才能以最快的速度富国强军,封闭半封闭,只会导致积贫积弱,若不是考虑到大清目前的情况经受不住冲击,他早几年就想逐步的开放内陆几个城市。

堪堪才走到书房门口,林美莲从后面快步追了上来禀报道:“大掌柜,南洋总督马制台求见。”

马仪清来了?易知足转过身笑道:“快让他进来。”

马仪清是行商子弟中官位最为显赫,能与其相提并论的也唯有伍长青,堪称是易知足的左膀右臂,自南洋建省便一直呆在南洋,由吕宋巡抚迁升南洋总督,掌管南洋两省,年纪不大,仅比易知足年长两岁,是大清所有总督中最年轻的。

一身便装快步而来的马仪清抬眼看见易知足在院子门口迎接,不由的加快了脚步,还离着十余步他就拱手笑道:“大掌柜藩王之尊,可不敢当大掌柜远迎。”

易知足笑道:“君湖兄一声不吭就来了上海,准没好事,我这是刚刚送人。”

“大掌柜一猜就着。”马仪清笑嘻嘻的走到跟前,“在下是来打秋风的。”

“你这个南洋总督还用得着打秋风?”易知足皱了下眉头,“没听说说南洋遭灾啊。”

“托大掌柜的福,南洋风调雨顺。”马仪清笑道,说着又向赵烈文拱手见礼。

“进去再说。”易知足说着回头吩咐林美莲道:“吩咐后厨,办一桌酒宴,另外,着人将伍长青、严世宽、吴云栋几人请来,君湖兄难得来一遭,大家也聚聚。”

三人寒暄着进了书房,落座闲谈了几句之后,马仪清便抱怨道:“大掌柜可不能太偏心,东南铁路修的热火朝天,咱们南洋两省却是一条铁路也没有......。”

“合着是打擂台来的?”易知足笑道:“刚送走一个要铁路项目的,君湖兄可可的就来诉苦,还真是凑巧了。”

“英国人?”马仪清皱了下眉头道:“英国是海上强国,即便是要修铁路也不能让英国人插手。”

易知足点了点头,转而道:“元奇一直没有南洋两省修建铁路的计划.......。”

一听这话,马仪清急了,连忙道:“南洋两省经过十余年的休养生息,如今民间已经颇为富足,不少商贾呼吁修建贯通南北的铁路,我们可以就地募集资金。”

易知足打趣他道:“能募集足够的资金,君湖兄还用得着来打秋风?”

马仪清讪笑道:“在下琢磨着,修建铁路,元奇总得占股一半罢。”

略微沉吟,易知足才道:“之所以没有计划在吕宋修建铁路,是考虑到吕宋的铁路商业价值不大,铁路造价不菲,动辄数百上千万银元,投资总要考虑收益不是......。”

沉默了一阵,马仪清才开口道:“吕宋这些年虽然人口增长迅速,但要跟内陆比却还是有着不小的差距,人口流动也不大,不过,从南到北,却是遍布大大小小的种植园,而且也分布有不少矿藏,修建铁路,不至于亏损严重......。”

点了支烟,易知足才道:“咱们不是将南洋两省作为殖民地经营,不能完全从投资收益方面考虑,既是地方士绅商贾积极呼吁,咱们也应该顺应民心,这样,元奇出资百分之五十一,剩下的南洋自行筹备。”

见他如此轻易的就同意了,马仪清不由的大喜过望,连忙拱手道:“谢大掌柜体贴!”

“君湖兄说的对,吕宋修建铁路不能假手外人。”易知足沉吟着道:“这条铁路让我们自己的铁路公司承建,我会吩咐下去,着他们尽快进行线路勘测,打出预算。”顿了顿,他接着问道:“君湖兄就是专门为这事跑来上海?”

“这不是小事。”马仪清笑道:“在下要不跑这一趟,大掌柜能轻易同意?”

易知足笑了笑,道:“元奇对吕宋的基础建设这些年可没少投钱,一则是给移民提供就业机会,再则也是为了改善吕宋的基础条件,修建铁路确实是没有计划,因为在我看来,至少应该等到十年之后,等到橡胶成为热门商品供不应求的时候,再考虑修建铁路。

着实是没想到吕宋的士绅商贾会呼吁官府修建铁路,看来,吕宋的富裕已经超过来我的想象,虽然孤悬海外,却也知道与时俱进,君湖兄功不可没。”

马仪清连忙摆手道:“大掌柜可别给在下脸上贴金,吕宋富足,那是因为轻徭薄赋,是因为橡胶价格节节高升,是因为元奇在马尼拉开办的一系列工厂,知道与时俱进,那是因为长期不间断的推行免费教育,如今吕宋的年轻人识字率高达九成。”

说到这里,他轻笑道:“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再则是吏治清明,南洋两省试行的三权分立,互相制衡监督,保证了地方官吏的清廉,在下忝为南洋总督,不过是垂拱而治。”

易知足听的颇为心动,道:“君湖兄不妨在上海多逗留几日,或是回广州看看,过几日咱们一道前往马尼拉,实地考察一下。”

听的这话,马仪清欣喜的道:“大掌柜可有两年没去马尼拉了。”

赵烈文在旁听的却是暗笑,他很清楚,易知足去马尼拉,是担心京广铁路的事情,朝廷害怕修建京广铁路,得知消息必然要派人前来上海劝阻游说,去马尼拉明摆着是想避一避。

易知足瞥了他一眼,转而问道:“这次降价风潮,似乎没看见君湖诉苦的电报,吕宋没遭受多大的波及?”

马仪清听的一笑,“吕宋私人开办的实业很少,元奇开办的厂子都有补贴,能受什么波及,寻常百姓对这一波降价都是拍手称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