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七七章 立国之基(2/2)
说来嬴翌算是食言了,他当初传诏四方,言三月不降者刀兵加身。然而在王令传下去不几天,便开始了对旧时代的清剿。
这三个月当中,嬴翌忙碌的不可思议。种种相关政务、军务的大事,都要亲自过问,毕竟现在还不是完全放权的时候——大夏这个新朝,还没有正式建立。
在这样的忙碌中,耽搁了许多事。比如元炁方案的实施。
河南虽是宝地,但以如今这个时代的情势而言,并非建立政治中心的最好的选择。
自然,河洛一带,当初也是汉唐的政治中心,然而时移事易,到如今,京师、南京,才是最好的选择。
这是基于对东北和对南方的大力开发的历史必然。
因此元炁方案实施的重心,必然要从河南转移到京师来。八方塔、地稷仪、金元合金生产线,一应体系,都必定会依葫芦画瓢,从南阳映照过来,并扩大规模!
但嬴翌实在没有时间。
太多的军政要务需要他亲自处理,每天都要忙到深更半夜。也亏得嬴翌体魄强横无边,神魂异常强大,换个人来,要在区区三个月的时间里,完成对整个河北大地的梳理,恐怕会累的吐血。
当然,麾下文臣武将,也差不了多少。
比如郑允芝,吃住都在牧政院,孙闻也差不了多少。好在都是经过真灵反馈加强了体魄和神魂的人物,倒也能坚持,而且还做的井井有条。
人的精力决定了做事的效率,精力强盛,脑子清明,做什么事都能手到擒来。
于是河北大地伴随着军队的清剿,牧政院和御法院能够及时跟进。那是他们将每一分资源都用到了极致的表现。
而河南作为稳定河北、清剿旧秩序的资源后盾,几乎运转到了极致。南阳方城山两谷,无论是金元合金的炼制、军备的制造、粮种的改良、新币的制造等等,都是夜以继日。
开封征募工匠、读书人,也是如火如荼。
在河北大地对无数资源的需求的基础之上,开封迅速发展。各行各业都参与进来,商会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协调作用。
军备物资的运送、粮食、生活物资的运输,很大一部分都是商会下的成员们肩负起来的。
因为奴工营即便还在迅速扩大,也不堪重负。
在江南无数读书人的恶毒咒骂和指摘当中,在周边鞑虏蛮夷的鬼鬼祟祟当中,嬴翌岿然不动,迅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