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6章 问题(3)(2/2)

五万九千八百两啊!除去成本,再把其他请工的钱排除的七七八八,光是纯利润都有一万三千两!

这些银子叫朱掌柜看的眼红,他的心剧烈而激动的跳着——整整两成的利润啊,这放在别的绸庄里简直是想都不敢想的!

做绸缎生意的人,都知道行内的一句顺口溜:十分价,九分料,八分看门道,七分看热闹;六分五分路上跑,四分情,三分较,两分一分利润少。

这句顺口溜讲的便是绸缎生意难做!一匹绸缎能卖到十分的价格,九分看料子,八分看料子来的门路!其中还得费五六分的精神注意路上的运输折损。来买料子的人,虽有四分人情在,但好歹也要货比三家,多做较量才会选择购买!如此一匹料子折算下来,能有一两成的利润实在是难得至极!

更何况,绸缎一类不好做假,例如饭馆可以拿其他菜以次充好,反正做对了味道,除了行家谁能吃的出来?但绸缎就摆在那里,穿习惯了的人一摸就能觉察不对,总不能拿棉布充细丝吧?再加上绸缎的运输最是娇气,稍不留神便会污了料子,后期的储藏更要小心,防火防水防虫费的银子也不少。要是进的料子一个季度卖不完,下一个季度折了卖,可能连成本都收不回来!

另外,苏掌柜的这五万九千八百两银子的账目可是去年最后三个月的!一入冬,除了刚开始那几天,越往后生意便越不好做。高门大户来买丝绵制冬衣的不少,但平民百姓更多的是自己拿粗布棉布提前缝制好衣裳——不求精致美丽,只求暖和就行。

这样一来,失去了大部分的平民顾客,来飞星斋消费的就只剩些贵人们了!在多种条件的叠加下,苏掌柜居然还能做到一万三的盈利,到底是苏掌柜本事厉害了些?还是飞星斋就是有如此口碑吸引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