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明事理(1/2)
最快更新拼搏年代最新章节!
哪怕到了今天,媒人在农村仍然大有存在,不是专门做这个的,基本上都是临时兼职,充当传话筒的角色。
农村自谈的,往往也会找个类似媒人般的中间人角色。
因为农村婚嫁上各种奇形怪状的规矩数不胜数,像马家村和吕家村挨着这么近,很多规矩就不同。
说句不好听的,农村很多老人在这方面思想极其顽固,非要按照本地规矩来,中间人最大的作用就是充当润滑剂,防止两边一句话没说好就谈崩。
堂屋里,吕振林负责谈,吕冬查缺补漏。
方燕知道吕冬油滑油滑的,临来之前专门让吕春跟他说,该开口的时候就得张嘴。
用吕春和方燕的话来说,他们俩真正的媒人是吕冬。
结婚的事要订好日子再来谈,今天过来谈的,主要是婚前的那些程序,以及最为重要的彩礼。
两边都有点急,不管吕春,还是方燕,年龄都摆在这,要不是在公家单位工作,纯粹放在农村里,真称得上老大难。
方父先说这边的事:“吕叔,吕春和方燕的工作都忙,他们都是国家的人,有国才有家,个人的事也不能太耽误公家的事,以我的意思,要不咱大见面小见面一块办,国家也提倡学习先进经验,咱们直接办个订婚仪式?”
吕振林一听,正合心意:“行!我觉得这样也好,方燕和吕春都在城里工作,城里兴的这些,也不会让他们单位上的人嚼舌根。”
吕冬能看得出来,方父是个明事理的人。
方父是真心为女儿考虑,男方即将升任所长,二十七岁的所长,前途无量!
况且,男方还在未来俩人工作单位附近购买了婚房。
村里的这些陈腐规矩,比得上女儿的幸福?他又没儿子,要那么多东西干啥?
吕振林问道:“听说咱这边有个十顶十的说法?具体是啥?”
方父说道:“这个不能省,我不在家,也无所谓,方燕他妈呢,整天在街上,总不能光让人说闲话。我是这么想的,东西呢,叫吕春买一次的就行,有空和方燕过来的时候拉过来,等完事我再叫方燕拉回去给吕春。”
“这多不好。”吕振林心说早知道这么好谈,就该叫吕建国俩口子直接过来:“我们男方总得显示诚意……”
方父又说道:“吕叔,啥也不如俩孩子幸福重要,是不是这个理?”
吕振林说道:“对,咱们都是为孩子着想,有了孩子,过的不就是个孩子活吗?”
谈的非常顺利,根本不需要吕冬敲边鼓,彩礼金额取了两边习俗的中间数。
女方已经做了那么大让步,男方自然也要有所表示,取了个成双成对的2万块钱。
按北边这边的习俗,彩礼属于3万起步。
方父的意思也很明确,礼金会陪嫁回去。
吕冬真的就是充当了一回司机,从头到尾啥敲边鼓的话都没说。
双方也约定,下个月订婚,秋季结婚。
具体的日子,得专门请人看。
按照北河这边的规矩,不留谈事的男方客人吃饭,吕冬和吕振林没有多待,赶在十一点前主动告辞。
这边重男轻女比青照更严重,但一到婚嫁上,男方就憋屈的连三孙子都不如。
吕冬开上桑塔纳,拉着吕振林往回走。
吕振林说道:“你哥有福,找的人家明事理,放在咱们青照,也是少有的。”
“人当老师教书育人的。”吕冬笑着说道:“思想觉悟当然高。”
吕振林摇头:“不是每个老师都有这么高的觉悟。”
吕冬赞同,这是句实话,任何职业大多数都是普通人。
回到吕家村,先去大伯家说了下情况,吕建国和李敏都松了口气,未来亲家明事理,比啥都强。
有句话说得好,取得媳妇再好,也经不住不拉理的丈母娘在背后挑拢。
吕冬出门,给吕春打了个电话,好叫大哥那边放心。
刚打完电话,吕建仁骑着125摩托车从南边过来,车子停在吕冬旁边:“回来了?”
吕冬说道:“回来了,挺顺利。”
吕建仁笑起来:“啥时候能喝上我大侄子喜酒?”
“快了。”吕冬含糊一句。
吕建仁招呼他:“上车,走,陪你七叔喝一杯,我弄了几个新菜,去尝尝?”
吕冬好久没跟他一起吃饭,回去跟大伯打个招呼,上了吕建仁摩托车,回到老街上。
吕建仁亲自去炒菜,吕冬想到钉子一会要回来吃饭,又骑上摩托车,去村里的卤肉店,买了些猪头肉和鸡爪子。
回来的时候,闻到一股焦香味,说不出的勾人。
很快,七叔在加工厂干活的俩徒弟红兵和小光也过来了,吕冬冲好茶,叫俩人随便坐,拿了瓶酒打开。
钉子回来,午饭开动,四个大人一人... --
最快更新拼搏年代最新章节!
大人一人一杯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