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4章 闻敌踪三面合围(2/2)
根据木桶原理,军队的移动速度和军队中最慢的单位一致,那么按照一般军队中最慢的民夫速度,就算六七里每小时,充其量也就一天四十里就到达极限了。再考虑到古时候人的营养不良,身高有限,步子相对小,七减八除的,多兵种的混成军队一天能走四十多公里都应该是精锐了。
... --
最快更新北宋的无限旅程最新章节!
; 按照李南对宋军的了解,就算是种师道率领的军队,如果没有任何辎重的话,每天最多也就行进六十里。而李纲的禁军和另一路兵马估计速度都达不到四十里,简单的说帝国军现在还有四天四夜的时间可以转移。
帝国军目前在黄河南岸的浚州扎营,宋军分别由西、南、东三面包围过来,看起来除了渡河北上之外,似乎没有其他的退路。
李南唤来众将,大家围在地图前筹谋片刻,目光都锁定在东方。
帝国远征军现在弹药稀缺,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跟西方而来的种师道十万精锐交战,趁着南方李纲率领数量不明的禁军还未达到之前,向东方行军。
虽然向东而行,也有极大可能跟东路宋军交战,但相比于西军第一名将种师道和大名鼎鼎的李纲,李南更愿意跟这支队伍碰撞一下。
--------------------
就在大宋君臣上下一心,调动了所有军队忙着歼灭来自中华帝国的远征军时,太原攻防战还在持续。
自从得知金国分兵两路南下之后,负责河东、河北地区的军方第一人,太监童贯就直接跑了,借口是回京面圣相商对策。
上司童贯带着他的亲军胜捷军跑了,可是太原城的知府张孝纯没跑,一路势如破竹的金朝西路军攻破石岭关,前锋已进抵太原城下,自此一场持续良久的太原包围战拉开了序幕。
张孝纯父子坚守太远,而麟府折可求、鄜延路的刘光世等部以共计四万人的兵力救援太原。
折可求可不是一般人,他乃西北名将折克行之。从唐初至北宋末年,数百年间,折氏家族“独据府州,控扼西北,中国赖之”。而后世闻名的杨家将佘太君的娘家,其实就是这个折家。
宋朝河东路有三个州即府州、麟州、丰州,是民族杂居之地,其中以党项族为主。
从宋时开始,宋朝便对该地区实行特殊政策,因俗为治,任用当地土豪或少数民族酋领为知州或蕃官,加以羁縻,使其互相牵制,从而巩固边防安定秩序。
“御戎不勤远略,夏州李彝兴、河西折御勋与朔方之军,皆因其酋豪,许以世袭,由是边围无事。”简单的来说,丰州王家,麟州杨家和府州折家,就是割据一方的豪强家族。
后来,夏州李继迁反宋,其子李元昊建立夏国脱离了大宋。
宋国见到夏州李家行事后,连忙对位于河东前沿地区的麟、府、丰三州调整统治政策,进一步加强对地方土豪势力的拉拢。但丰州后来被西夏所陷,王氏便不再世袭,而麟州杨氏也只袭封了三代而已,唯独府州的折氏一直世袭军权。
折家在府州就是藩镇一般,这对于时刻提防着不要重蹈晚唐藩镇之祸的宋朝来说,的确是个例外。
宋朝让折家世袭军权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让其在此长期抗击西夏。府州东濒黄河,西北临草原大漠,南瞰河西诸州,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折氏家族也的确不负朝廷重望,数代与西夏作战,前后达百余年,立下了累累战功,而西夏骑兵始终未能东逾黄河。正因为如此,西夏对折氏家族可谓恨之入骨。
折可求率两万援兵,“自府州涉大河”,经岢岚州至天门关,发现有金兵在此据守,于是转道走松子岭,来到太原西南的交城驻扎。
而刘光世领兵从鄜延出发,一路向东北方向的太原开进,在交城与折可求相会,分别驻防。
刘光世在北伐辽国之时,因为攻取燕京之战中曾违反军纪,未能及时到达燕京城下接应郭药师,致使已先攻入燕京城内的宋军失援而大败,他因此受到降官处分。后来,他在平定河北起义军张迪之战中立功,又恢复领承宣使,升任鄜延路马步军副总管。
在交城之汾河北岸,宋军与金军展开大战。“自早至日中,胜负相偿,而我师等各据地分,守至日中,金人兵忽自可求寨后开生山而出,劫其家计寨,刘光世望风而奔,可求乃溃,罗称、韩权死于阵,自是河外兵将十丧七八。”
这场战役,宋军损失一万多人,而金军在此以逸待劳,大获全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