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1章 象棋 棋具(1/2)

最快更新象棋最新章节!

第七百一十章象棋棋具

中国象棋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创造之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中国象棋的形体多有变迁,创始于唐,定型于北宋末南宋初,一直流行至今。最早的象棋是立体“金铜成形的棋子”。由于当时棋子是铜雕立体造型的,十分高雅美观,棋子铸造困难,价格昂贵,因而象棋只能在皇宫贵族和士大夫中流传。唐代“安史之乱”时,出现了用软木质材料雕成木头立体形棋子,从此就有了木制的象形立体象棋。到了宋代,由于棋制及棋盘的定型,逐渐淘汰了立体象棋,为铜铸或木制的阴文涂色棋子所代替。皇宫里为了显示象棋的高贵,棋子制作的材料就更为精美讲究。宋徽宗有诗云:“白檀象戏小盘平,牙子金书字更明。”由此可知,皇帝用的象棋是象牙描金的文字棋子,白檀香木制作的棋盘。由于宋代皇宫重视对棋艺的研究推广,加上文字象棋的出现,推动了象棋的广泛开展,这种文字象棋一直沿袭至今。到了清代,出现了瓷制的象棋子。这种棋子既经济美观,又轻重适度,颇受人们的欢迎。唐山手工陶瓷大都有烧制陶瓷棋子的历史。那时棋子是圆柱形的,略扁,文体用阴文,可以涂上颜色而不致被磨掉,脏了可用水洗。这种棋子流行了200多年,直到解放初期才被冲压与车削工艺制作的单面文字木质象棋所代替,并一直保持下来。近些年来,化学工业的发展,精美耐用的塑料象棋也开始流行。

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这样一个王朝,以其无可比拟的瑰丽与雍容、万国拜服的雄浑与强盛傲然而立。

对,就是中国历史年表中异常醒目的那个字——唐。

而在那个伟大的时代,象棋的境遇又如何呢?本文将对唐宋象棋的风俗和豪华的棋具作一个浅浅的梳理,与大家共同回顾一下那盛世奢华的贵族游戏。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和春深二十首》诗云:

何处春深好,春深博弈家。

一先争破眼,六聚斗成花。

鼓应投壶马,兵冲象戏车。

弹棋局上事,最妙是长斜。

这首诗写于唐大和三年(公元829年),是棋史界公认的反映唐代象棋风俗的重要资料。当时的长安是世界闻名的繁华大都会,诗中提到“博弈家”就是一种贵族的私人俱乐部。其中设置了当时流行的博弈娱乐项目,“兵冲象戏车”就是指象棋。当然还有围棋、投壶、弹棋。但象棋无疑是最具人气时尚的博弈项目,如果拿今天的项目类比,大约类似贵族台球的初始时期,赌博怡情两相宜。

唐代经济发达,国力强盛。歌舞声色、游宴博弈的奢华和享乐被视为时尚和地位的象征。这种博弈之风从宫廷开始,上层士人热衷参与,渐渐发展成为一种社会风尚,并将影响带到了宋代。

象棋史专家张如安教授《中国象棋史》引用刘禹锡的《论书》曰:“是故敢以六艺斥人,不敢以六博斥人,众尚之移人也。”继而张教授总结道:“重弈棋而轻书法,以善弈为荣,以不善弈为耻,人们会不会弈棋和弈棋的水平高低往往和他在社会上的地位高低有着某种关系,这就是时尚。”在这种社会风气的引导下,象棋压倒了更加文人化、不宜赌博的围棋,脱颖而出成为最热门的博弈项目。比如今天问:打高尔夫的是知识分子多,还是CEO或董事长多?答案不言自明。在这里,高尔夫便是一种时尚和富有身份的符号和代名词。在唐代,下不下象棋就类似打不打高尔夫,是显示社会地位的重要标志。还以白居易为例,他在青年时代对博弈一窍不通,随着官位的升迁,在中晚年变成博弈爱好者,社会风气的力量令人深思。

张如安教授的这一观点得到诸多文字史料的有力支持。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参考《中国象棋史》的相关章节(团结出版社1998年出版)。本文则侧重从华美象棋用具的视角,来说明当时象棋之风是何等的奢华。

先看几段描写棋具的文字记载:

“金床戏局,列马满枰,皆金铜成形”(唐牛僧孺《玄怪录》)

“白檀象戏小盘平,牙子金书字更明。夜静倚窗辉绛蔼,玉容相对暖移声”(宋徽宗赵佶《宣和宫词》)

“象戏宫娥共雅欢,团团犀玉布牙盘”(直秘阁周彦质《宫词》)

“檀盘象战,宝局铺棋,筹画未分还懒。”(宣和吕渭老《选冠子》)

大家都知道,象棋具指的是棋子和棋盘,两样缺一不可,乃下棋的必备用具。从上边文字可以清楚地看到当时棋盘棋子的材质。棋盘材料:金、象牙、檀木;棋子材料:金、玉、犀角、象牙。这些材料都是贵重难求的,且制作成纯属娱乐的棋具,那么这些用具的使用者的身份地位则不言自明,必定是非富即贵,不是一般老百姓用得起的。

那时围棋使用什么材料呢?大家都知道,大诗人杜甫有首谈到围棋的诗:“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做钓钩”。用纸画围棋盘,这固然反映诗人清贫不改其乐的胸怀,但也反映出下围棋那时并不是那么讲究的。当然围棋具一般用云子和楸木枰,毕竟其材质档次无法和上边的象棋具相提并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