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碧波尽染英雄血(十二)(1/2)

最快更新大唐西域少年行最新章节!

可惜数月前,盛王一夕身死,太子李亨接任天下兵马元帅,史思明攀龙附凤之途陡然而断,长子史朝义也险些丧命乱军之中。

突如其来的变局令史思明不得不另辟蹊径,重觅良策。范阳军一部虽趁盛王身死杀入关中,可惜功归一篑,未能攻破潼关。短暂混乱后,唐军在哥舒翰统帅下迅速稳住阵脚,致使安禄山主力止步于崤函山道,望长安而不得。

潼关未破、关中稳固,平卢军若独自西进,风险重重。况且西行必经之地云州尚在朔方军包围之中,回纥部又在北方虎视眈眈。

思来想去,史思明决意南下洛阳,以臣服之态赢得安禄山的信任,并劝其攻掠江淮,斩断唐廷粮饷来源。

平卢军的投靠对安禄山而言可谓雪中送炭,既解了后顾之忧,又增添了生力军,困于雄关之下的范阳军士气大振。安禄山投桃报李,命史思明全权指挥攻略江淮之战。毕竟诸将皆知北强南弱,江淮守军不过是些孱弱不堪的州县团结兵,而江淮又是大唐富庶之地,攻伐江淮准能吃得满嘴流油。

史思明倒是没那么乐观,江淮守军自然不堪,然其地江河纵横,不利骑兵作战;且唐廷一方又不是傻子,肯定会调兵遣将,加强防御。

史思明料到南征不会一帆风顺,但他并未想到,南下之路竟然如此坎坷,刚出门就撞上硬骨头。

睢阳城乃宋州治所,南控江淮,北临河济,彭城距其左,汴京连于右,实乃东南襟喉。夺下睢阳,方能顺通济渠南下,攻伐彭城、临淮诸郡,进而攻克扬州。

史思明本以为睢阳可一鼓而下,孰料千余守军在张巡带领下奸计百出,生生拦住了平卢军的攻势。不过张巡手下兵微将寡,史思明坚信睢阳的抵抗不过是徒劳的挣扎,即便再来三两万唐军也不在平卢健儿话下。

素叶水师的横空出世,彻底打碎了史思明的美梦。早在营州之时,史思明就留意到王霨一手打造的素叶军步骑兼备、器械犀利,具有不俗战力。可史思明从不知素叶军暗中还编练了一支水师。

更为恐怖的是,素叶水师船坚砲利、训练有素,进若蛟龙出水,一击翻江倒海;退如金鳌归海,刹那一舸无迹。平卢军七拼八凑的战船,根本不是对手。

失去对水网河道的控制,平卢军不仅无法将临渠靠水的睢阳城困死,反而时时面临后路被抄的风险。神出鬼没的素叶水师令史思明甚是忧虑,他权衡数日,终于定下退兵之策。

当然,史思明从来不是轻易服输之人,在营州苦寒之地,随随便便就放弃的人只配给人当牛做马,唯有坚毅不拔之辈方能出人头地。故而撤退之前,史思明令平卢军布下重重陷阱,并以飞鸽将曳落河调至睢阳附近。若素叶军贪吃咬钩,不死也要让它脱层皮;若王霨谨慎不追,对史思明的大计也无所妨碍。

年轻气盛的王霨果然中了平卢军以退为进的圈套,高大笨重的战船困于铁链网中进退不得,成为活靶子。更妙的是,急于脱困的素叶军果然强攻离宫,自投罗网。

“王霨鼓捣出来的石砲果然好用,可惜,轧荦山眼模糊了,心还精明,不肯多给某石砲……”

史思明清楚,眼下他与安禄山看似亲密无间,但早在他就任平卢节度副使、知留后事之时,曾光着屁股一起长大的两人已芥蒂暗生、嫌隙渐长。田乾真名义上归平卢军统辖,可史思明相信,曳落河随同南下不无监视之意。只是安禄山尚依赖平卢兵马的襄助,故而让曳落河与平卢军兵分两路、若即若离,以免适得其反。

“碍手碍脚的家伙,你们和北庭军自相残杀吧。”史思明厉声道:“传某军令,田乾真、史朝义依计调转马头,缠住敌军。渠东诸部,速速过河,齐攻素叶军!”

史思明飞身上马,正欲挥鞭,却听斥候急声禀道:“节帅,渠南三里外有楼船逼近,从旌旗看应是永王李璘。”

“没上过沙场的李家纨绔,知道如何带兵布阵吗?只要打垮王正见父子,李璘将束手待毙!”史思明不屑道:“搂草打兔子,打中个皇子也不赖!但愿王正见别临阵脱逃……”

骄阳旌旗万马,熏风鼓角千帆。

“某本想擒住一二平卢军武将,印证李晟所见。目前观之,平卢军进退有度、从容自若,可见史思明留有余力,并未全力进攻睢阳。由此可知,史家父... --

最快更新大唐西域少年行最新章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