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八百八十五章剑指塞尔柱(2/2)
“罪臣一定三日一奏,五日一疏!”
... --
最快更新宋缔最新章节!
彭七退下了,赵祯却没有离开,透过垂拱殿的殿门不光能看到高远的天空,还有大庆殿边上两座高高的阙楼,阙楼上身披重甲的武士经过岁月的洗礼,雨水的冲刷越来越明显了。
只要靠近皇城就能看到他们伟岸的身影,他们也成为神都城的象征,有人说他们是神荼与郁垒,日夜守护赵宋官家和大庆殿,也在守护大宋的安宁。
但只有赵祯知道,这俩个武士并非是神荼与郁垒,而是自己心中的执念,当初这俩个武士一个是西夏一个辽朝,后来变成了契丹与女真,在后来变成了倭国和西域,直到后来变成了天竺与塞尔柱,而现在这俩个武士变成了大宋内外的矛盾。
他们时刻提醒赵祯,大宋的威胁就在不远处,就在自己的身边,随时都有可能埋葬大宋王朝。
苏轼在鹏珈罗做的很好,鹏珈罗现在已经是属于大宋的土地,说实话赵祯没想过要占领鹏珈罗,孟加拉这个后世经济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现在却在大宋的经营下欣欣向荣。
大量的工业进入鹏珈罗后使得这里快速的富裕起来,商贾也乐意到这个新兴的土地上进行交易,带回大量的稻米,黄麻以及蔗糖。
鹏珈罗的面积很大,几乎与大宋的云南路面积相当,既然已经归了大宋,名字也就改了,大多数朝臣上疏都是以云南西路为名,很贴切,鹏珈罗可不就是在云南路的西面?
至于苏轼的老子苏洵,这段时间也没有闲下来,或者说大宋的六部相公都没有歇下来,以范仲淹为首的参知政事们正在一切商讨《大宋钦定宪法》的修缮工作。
一部宪法从编篡完成到试行,再到修缮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既然要树立法治,那就要一步一步来,非一蹴而就的事情。
本来大宋的朝臣们就属于特权集结,皇亲国戚也是如此,而宪法同时也限制了他们的权利,好在文人重视法制,认为这是限制皇权泛滥的最好手段,皇亲被赵祯打压的只敢支持皇帝,外戚则是没有人敢擅自言语。
报纸三天两头的宣扬法制的好处,百姓们不是傻子,一切依法而行对他们来说是求之不得的事情,什么权贵这时候都没有法大。
大宋虽然一直战事未挺,但自身却在休养生息,因为战争的支出从没有给朝廷带来压力,相反收益颇丰,这样便也间接的给百姓带来好处。
普通人进工厂养家糊口,城市不断变多变大直接的好处便是安置了更多的人,每个城市都需要大量服务业者,便是农村之中的农人也有大量的土地可以耕种。
因为土地兼并这个导致历代王朝紧张的问题已经被赵祯给消除。
有钱人不再囤积土地,而是建设工厂,从工厂的商品获取利益,粮食能赚多少钱?何况大宋的粮食只会越来越多,因为土地越来越多了啊!
当然移民也越来越多,那里的土地荒废,那里就能移民百姓,只要在官府的管辖之内开垦土地,都能在官府备案,成为开垦出荒地的主人。
在大宋真没有什么人说自己活不下去的,除非是懒到骨子里的泼皮无赖,但这种人也有自己生存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