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六十九章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在运动发展的(2/2)
可笑,开始的时候是自己一力主张放宽对商贾的限制,现在又要重新把他们关回到笼子里,北京城中的工厂有不少涉及其中,而整个大宋又有多少工厂?
国家要想垄断这些资本的最后手段便是通过购买合并,但赵祯不打算这么做,如此一来三司的开销又不知几何,即便是把整个内藏库搭上也不够,再说一旦通过买卖交易的手段进行,民间商贾便有了拒绝的理由。
既然如此不如公私合营,只要朝廷在这些工厂和商号之中占据股份,那就能便向的操纵资本,赵祯的要求并不高,只要给这些资本带上“枷锁”就好。
夜晚本应是寂静的,即便是北京城这座不夜之城也是如此,但今晚却和往日大相径庭,驻扎在城中的禁军人马嘶鸣,无论是否士兵还是物资军械开始了又次全新的的征程。
得益于朝臣对北京城的“重视”大宋最精锐的部队都驻扎在了北京城以及周边的地区,北伐已经开始,赵祯的旨意在下达枢密院的同时,枢密院便快速的运作起来。
此时的枢密院已经脱离了原本的作用,开始向赵祯规划的职能进行转变,这是一个类似于大宋总参谋部的衙门,它的主要职能便是对战争进行运作。
从调兵遣将,到后勤保障,几乎无所不包,而且都是由从军武院出来的军人充任官员,这样做的最大好处便是能保障他们对皇权的效忠,对赵祯的效忠。
这也是赵祯把军权牢牢抓在手中的关键一步。
赵祯在提高军人地位的同时,也把思想教育和文官监察运用起来,文官在军中一般充作司马,他们只负责武将和军队的忠诚性,而没有权利去干涉武将的指挥权和军队的正常运作。
当北伐的旨意下达军中之后,所有的驻军便开始奔赴前线,边军虽然也是禁军,但他们相对中央禁军却有差别,战力和军械皆不如中央禁军。
赵祯依旧沿用了大宋开国便定下的国策,内强而外干,不过现在的边军已经比当年要好的太多,最少能达到满编满员,而且会经常训练以及实战。
上四军早已出动,经过数次战争的他们早已从原先的步兵为主变为现在的步骑协同作战,战力大大提高的同时,军纪也更加严明。
而背嵬军,踏白军更是精锐中的精锐,他们是大宋的主要骑兵力量,也是最为机动的部队,背嵬军就是一支钢铁洪流,可以正面对抗甚至是碾压辽朝的骑兵。
相较而言踏白军则是一支灵活机动的游走骑兵,他们是担负起斥候任务的骑兵精锐,侦查情报,观察敌方兵力,渗透,破坏,等等都是他们的拿手好戏。
军武院的课程每年都会有所改变,这已经脱离了赵祯写下的内容,而是军队将领以及学者的自主研究行为,这么多年来军武院的发展一直在持续,毫不比格物院来得慢。
甚至已经出现了军事理论体系,更加的制度化,规范化,专业化!
这些都是在战争中不断总结出来的,赵祯看了都自愧不如,他只能感叹:果然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在运动,都是在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