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两百八十一章 偷看(1/2)

最快更新大明文魁最新章节!

平定宁夏之后,深得石星赏识的李如松被拜为御倭总兵官,其弟李如柏,李如梅为副总兵官。

同时入朝明军在辽阳集结。

现在明朝的问题是,朝鲜之前一直支支吾吾,对倭情禀告不实。

比如兵败平壤的辽东副总兵祖承训回报,在平壤的倭寇并非是数千人而是数万人之数。

而朝鲜有意误导明朝。

当然这被石星认为是你在为失败找借口。

之后石星廷议上商议出动两万明军入朝,此事当即遭到了户部尚书杨俊民的反对,他不是不愿意打,而是户部实在没钱!

出动两万人马从辽东到朝鲜,为了保障这条补给线,要用多少人力物力。

石星廷议上被打脸后并不甘心,于是又再度询问郑昆寿在朝鲜倭军‘贼数几何?’

之前在石星那效仿申包胥的朝鲜使者郑昆寿说,入朝倭军有四十万之数,然后又自云朝鲜已经杀死了倭军八万人。

但是明军要入朝平定倭军,不动用个十几万人马是不行的,最少不能超过七八万之数。

石星一听,这是啥?真调七八万人马入朝,户部还不和自己闹翻天了。

不过石星心想既然牛皮已经吹出去了,怎么样也要把逼装到底。

于是石星告诉郑昆寿说,本司马这次已经动员了蓟州、宣府、大同等处镇兵及南兵近十万,还有广宁、辽东等地镇兵六十万,一共七十万人马到了辽镇。

此言一出,郑昆寿不由感叹还是大明爸爸给力。

吹完牛逼后,石星又道,只是陆有远近,我大明地方很大,七十万大军不可能一口气给你调齐,又苦于朝鲜没有粮草不能前行。

郑昆寿说,我回去给你尽力想办法,还请快快发兵。

石星当即与郑昆寿约定,过江前粮草我们自己负责,过江后要朝鲜负责,否则我也没有办法了。

得到郑昆寿应承后,石星以兵部的名义上奏,恳请朝廷发到辽镇精锐一万克日赴义州同朝鲜兵将协力堵剿,同时蓟州,保定两镇各选精兵五千,宣府大同再各选精兵八千马步,吴惟忠率南兵三千,再令四川巡抚速催四川副总兵刘铤率五千兵马立即赶到辽阳,听宋应昌调度差遣。

其余各镇将领石星没有点名,唯独提及吴惟忠,刘铤二人,可见深知二人的实力。

但是石星如此一口气将出兵的人马,提高至四万以上,而且都是大明最精锐的部队。

至于天子现在对石星是信任有加,可谓是有求必应,当即下旨照办,严令各督抚必须挑选精壮无徒虚文塞责,同时还让朝鲜国王固守义州不可放弃。

然后石星让朝鲜备边司筹议明军出兵朝鲜的军粮。

朝鲜备边司类似于明朝之前的大都督府,宋朝的枢密院,军国大事是由文武合议。

备边司派人到了辽东计算明军入朝粮秣供应,并给明朝兵部列了一个单子。

上面写着‘天兵共计四万八千人,将领中军千把总还没有算在里面。一日粮每一名士兵是一升五合,马匹两万六七千匹,将领等官之马不在数内。每一匹马日给料豆三升。

以此计算,则粮食一天最少要七百二十石,两个月则需要米八万四千石,马一日用豆八百石,两个月需要豆四万八千余石。……目前估计自义州至平壤,留谷之数大约有五万一千四百八十八石,豆三万三千一百二十七石……,

最后得出结论,朝鲜抽西补东军粮大约可以支应五十余日,马豆则似乎不足。

此事一出,有言官立即反对,朝鲜农事已经基本荒废了,明军入朝简直要自带干粮。而且从辽东到朝鲜一路多山,粮草补给不易,以辽东的实力若供应四万以上大军在朝长期作战,必大大损伤大明的国力。

这名言官说话后,朝中不少官员们才想起来林延潮提前布局海运的先见之明。

而林延潮也觉得自己终于熬出头来了,等着石星上门来拜见(恳求)自己。

哪里知道林延潮等了半天,石星也没来。原来石星抛出一句话,以大军灭倭寇何必用五十日,三十日足矣班师回朝。

林延潮这才明白石星这人脑子不仅是石头长的,而且还真的是头铁,当初在廷议上不把自己的海运之策看在眼底,到了现在仍是坚决的不承认,认为之前他看法正确无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