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体系的碰撞(1/2)

最快更新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最新章节!

“我们是东方基督教世界的保护者,是受突厥压迫的人民的解放者,你们这群下贱的蛮子,居然敢这么对我?你们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吗?亚洲人在黑海的统治历史,终究是要结束的!”1701年9月28日,卫拉特汗国与克里米亚汗国交界处,一群鞑靼骑兵正依据协议把逃入该国的俄罗斯人交还给蒙古人。

或许是意识到了自己的命运,这位绝望的俄罗斯军官仍在破口大骂:“你们这两个可笑的国家,难道不知道土耳其人即将灭亡了吗?他们压迫你们,勒索你们,强迫你们信仰他们的宗教,甚至还占着你们的土地,要求你们给予他们军事通行权。他们彻彻底底地把你们视为野蛮人,真是可笑,可笑啊!”

克里米亚汗国与卫拉特汗国之间的罪犯引渡协议,是东岸人牵头,两国协商后签署协议的。原因是俄罗斯帝国始终未曾放弃对黑海温暖港口的觊觎,始终想要入侵这些地方。虽然他们这会正在北方波罗的海一带和瑞典人打仗,没有精力南顾,但派一些小规模的队伍渗透进来,刺探情报,煽动内乱,还是可以做的,且也是他们一直在做的事情。鉴于此种情况,在东岸人的协调下,克、卫两国决定分享情报,抓捕到的罪犯在进行甄别后,也进行交换——很多俄罗斯间谍在北高加索事发后,会逃入克里米亚汗国境内,反之亦然。

“送克”、“送卫”之类的引渡协议签署后,意味着两国的情报整合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其实这样也好,他们最主要的敌人还是俄罗斯,情报整合在政治上是一种互信,意味着两国可以完全放下防备,一致对敌。如果未来还能有军事上的整合的话,那就实在太好了,克里米亚汗国极端动员的情况下可以出动八万大军,卫拉特汗国全民皆兵,出动7-10万人也不在话下,再加上黑海北岸数万土耳其驻军,如果整合顺利、统一指挥的话,还是可以发挥比较大的作用的,虽然这看起来比较难,因为大家都很骄傲。

蒙古骑兵在接收犯人后,直接把他们装进了马拉的囚车里。一名身穿东岸国家情报总局制服的人微笑地站在一旁抽烟,能够看到正宗蒙古人和蒙古人后裔团结起来,实在是太好了。而作为本地区影响力急速增加的东岸,也能在其中获得巨大的好处。

阻止黑海向欧洲靠拢,让它依附于东岸,是如今最主要的政策之一。东岸人已经认真研究过未来的世界,认为这是一个文明竞争的年代,即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竞争。在东岸人的规划中,东方文明不仅仅指说汉语的中华文化圈——很明显,东岸必然在这个圈子里充当领袖——同时也包括东西方文化交汇的过渡地带。

蒙古人在中东和东欧征服的地盘、留下的后裔,不能简简单单地就推给西方文明圈子,最好还是将他们拉过来,作为外围附庸圈子的成员。毕竟,东岸人连意大利之类的正宗西方文明圈子成员都能容忍,都能将其发展为附庸,作为草原文明代表的蒙古人以及深受他们影响的东欧、高加索地区,又如何能放弃呢?反倒是与西方一直作对的奥斯曼土耳其,东岸人觉得其是正宗的西方文明,血统上也是希腊居多,与克里米亚汗国等有着本质的区别,只不过东岸人也不会简单地放弃土耳其就是了。

当然我们也应认识到,在黑海一带进行这种尝试的代价也是巨大的。不仅仅是经济上的付出,同时也可能需要大量东岸军人、情报人员和外交人员付出生命的代价。但即便如此,东岸人仍决意这么做!在欧亚草原上驰骋的游牧民是对北方大国野心的天然牵制,哪怕为此自己和土耳其都会深入到冲突的最前线也在所不惜。

东岸人为这种政策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美化包装。他们把自己视为人类文明的灯塔,誓言把文明的光辉带给黑夜中的草原。这个大战略指导着东岸在黑海的外交政策,直到某一方在未来倒下——或者双双倒下,当然这个可能性很低——承认另一方无人胆敢质疑的主导权。

在这样一种外交思想的指导下,帝国和体系的碰撞就在黑海变成了现实。参与赌局的除了俄罗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之外,还有“新帝国”东岸,老牌帝国波兰则已经输光筹码离场。

根据国家情报总局哈吉站最新一份报告显示,如今这片“不安全”的草原大致可以划分为两大区域。北部(包括俄罗斯吞并的东乌克兰,以及靠近波兰的西乌克兰)是城市化、军事官僚制度占主体的区域,他们原本服从蒙古人的统治,但渐渐意识到自己是基督教徒,文化和制度上也偏向西方;南部是流动的牧民,它的社会基础是传统社会的血缘关系,以部落为小型单元,联合组成两大汗国,无论是生活方式、宗教信仰还是社会制度,都与北方格格不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