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章 武昌府(一)(2/2)

该校招收了15-20岁学生500人,开设外语、步兵操典、野外要务令、工作教范、技击、泅水、马术、野外工作、打把等科目,每天上课8小时,学制四年半(其中入营实习半年),以大批量培养合格的基层军事人才。

此外,李来亨还下令军中各部撤销随营学校编制,统一整合起来,创办了南昌将弁学堂,科目、学制与长沙陆军中学相仿,学员数量为600人。毫无疑问,这又是一所培养基层军官的机构,一旦大成的话,每年可以为大顺朝廷提供千余名军事人才,充实各部之中。不但可以缓解新式... --

最快更新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最新章节!

缓解新式军事人才不足的窘境,还可以加强朝廷对各部的控制力,可谓一举两得。

说实话,贺统对此还是有些担心的。别看四川的刘忠贵现在搞得风生水起的,但朝廷的实力一直在稳步增长,不单单是经济上的,军事上也越来越呈现对各路诸侯的碾压态势。朝廷控制的后营、中营及前营三部,目前总兵力已经超过了二十万人,且多有战斗经验,装备精良,士气不错。四川的左营,别看也有十万之众,声势不小,且战斗经验也很丰富,但就装备及军队正规化建设而言,还是大大不如的。尤其是这个军队正规化建设,大家学的都是东国人,但因为要耗费巨额资金建立包括陆军小学、陆军中学、参谋学校、军事研究院、军事情报学校等机构,除了长沙朝廷外,各路诸侯都做不到这一点。

以贺统的郧阳府为例,至今只有几所陆军小学,教员水平也不高,多是军中退下来的干部,打字不是一个,脾气还暴躁,更没耐心教学,这教学质量可想而知。贺统不是不懂这里面的道理,但他没钱,也没教学资源,故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朝廷在这方面越走越远。

说到底,一切要靠钱来说话。地盘不大,经济不行,干什么都不成!武昌还好,坐拥长江水运之便利,“燕赵、秦晋、齐梁、江淮之货,日夜商贩而南;南洋、闽广、豫章、南楚、瓯越、新安之货,日夜商贩而北”,呈现出南北商货对流的繁盛气象。正如时人所描述的,“(湖北)其地跨有江汉,武昌为都会,郧襄上通秦梁德黄,下临吴越,襟顾巴蜀,屏捍云贵郴桂,通五岭入八闽,其民寡于积聚,多行贾四方,四方之贾亦云集焉”。但即便是拥有武昌这么一块风水宝地,右营权将军、陈国公袁金忠亦觉得很吃力。他不但要养着麾下六七万军队,还要在江北与清军对峙,经济上捉襟见肘。不然的话,当初也不会铁了心入股大发永航运字号赚钱了,实在是穷!

与贺统所部一样,袁金忠这两年收到的来自长沙的枪炮、甲具、子药、布帛、马匹的援助是一年不如一年,饷银也直降四成,军费亏空甚大。据说,他最近也在酝酿着裁军,把总兵力控制到五万人左右,以减少一点财政上的压力。但这其实无异于饮鸩止渴,军队少了,朝廷还能对你像以前那么客气吗?就像朝廷最近想向刘忠贵控制的半个云南派遣知县、知府一样,一旦你右营不行了,焉知朝廷不会想着吞下武昌府这块肥肉?

都难啊!贺统叹了口气。那边的战事早就平息了,大批朝廷官军已陆续返回湖南、湖北、江西等地。下一步,待休养生息数年后,北伐的动议就又要被人提起了吧?到了那时候,郧阳、武昌、四川三个与清国接壤的地方割据政权,大概是第一个倒霉的。届时,一旦与屯驻在襄阳、汉中的清军交火,他们这十几万人马,必然是第一轮遭殃的,人员死伤惨重自不必说,这物资消耗也会大得惊人。真到了那地步,长沙朝廷想拿捏他们就更简单了。单一个物资援助,就可以卡住他们脖子,让他们不得不屈服。

想想就让人不寒而栗啊!贺统又深深地叹了口气,父祖两代人传下来的基业,搞不好就在这场大战中灰飞烟灭了。但不打也不行,长沙方面握有大义名份,各地绅民也会对他们踟蹰不进有意见。真到了那地步,朝廷直接拿下他贺统,换个人来统兵又如何?你还能投降了鞑清不成?

要知道,现在可不比以前了,朝廷多年来一直大肆宣扬满清的无道,打着“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旗号,以至于各地民众对此都颇为认可。尤其是这些年各地大办新政,读书的人是越来越多,这人一读书啊,就对所谓的家国大义越是推崇。像眼前的武昌府,很多年轻一点的军人、巡警、官员都是从新式学堂毕业的,他们对恢复汉家山河可是十万分的同意呢,这基本上就堵死了你投降满清的道路。更何况,贺统也不想投降满清,他只是想做过割据的土霸王罢了。

满清刚刚剿灭噶尔丹,正在休养生息之中。我大顺也刚刚灭了南明,同样在休养生息之中。但这种休养生息,其实用不了太长时间的,或许三年,或许五年,南北大战总要爆发的。在这汹汹大势之下,他一个民穷地瘠的郧阳府,又怎么能自主决定自己的命运呢?

一切,都是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