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六章 潘帕(二十六)(2/2)
李正以前也在家里干过农活,一眼就看出这些蔬菜被照料得很不错。他猜测,这些蔬菜的种子,应该都是来自北方种子公司培育、销售的良种吧。而且这地也应该不错,营养丰富,肥力足够,或者即便不够,菜地旁边也有粪缸——一个大型陶缸埋... --
最快更新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最新章节!
陶缸埋在地面以下,上面盖着木板,充作厕所——可以随时施肥。
这里唯一的问题,大概就是有些缺水了。李正左看右看,没发现有什么河流,这和他老家那河汊纵横、池塘遍地的情况大不相同,这里很明显是一片相对干旱之地,至少地表水有些少。怪不得那边还有人在挖着坑呢,敢情是在建人工蓄水池啊!是了,这儿气候相对凉爽,阳光不算很强,那么即便是建个露天的蓄水池,问题也不是很大,用来做农业和生活用水是足够了,李正稍稍放下了心。
其实呢,李正的担心确实有点多余了。干燥潘帕地区虽然整体较为干旱缺水,但也要分情况的。在其东部和北部,因为受到海洋性气候的影响,降水要比其他地方稍多一些,一般有四五百毫米的样子,也够用了。而且这一片地下水资源比较丰富,水位也不低,好好修建水利设施的话,是可以建成一大片上等粮食产区的——盐城县持续几十年的发展就是明证,周边地区每年都能稳定出产大量优质小麦。
不过,在干燥潘帕的西部和南部,因为受到大陆性气候的影响,降水较少,四季分明,有点缺水。这里的夏天高温难耐,最高可能会逼近40度(一般在36-38度),冬天又非常寒冷,最冷月份的绝对低温可以达到零下10-15度。而且因为极地气候的影响,冬季可能会受到寒潮的侵袭,这就更让人讨厌了——尤其是在干燥潘帕的南部地区,这里已经有点表现出巴塔哥尼亚台地的气候特点了,降水稀少(300毫米左右),受强劲而持久的西风、西南风的支配,昼夜温差大。
东岸人划分的干燥潘帕与巴塔哥尼亚台地的地理边界是宝兴河(科罗拉多河),以北属潘帕平原——总共约53.5万平方公里,分为两个部分,其中干燥潘帕12.8万平方公里,湿润潘帕40.7万平方公里——以南属巴塔哥尼亚。作为两地界河的宝兴河是一条过境河,起源于安第斯山脉,以冰雪融水为主要来源,全程无支流汇入,因此水量其实是有限的。
宝兴河一般在春夏季节水量较为丰沛,尤其是在春末时分,水位猛涨,这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一点便利。宝兴河的河谷还算宽阔,有数公里之宽,但如果不是汛期的话,有水的部分(河槽)的宽度不过才几百米的样子,这已经很清楚的揭示了这条过境河流的局限性。
后世阿根廷因为土地资源极为丰富,人口也只有四千多万的缘故,对包括巴塔哥尼亚、查科、干燥潘帕、库约、西北、山脉地区开发不足,一些计划中的大型水利设施总是半途夭折,胎死腹中。他们的人口主要集中在湿润潘帕地区,仅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就居住了全国30%的人口(将近1300万),因此根本没动力去开发其他区域。
军政府统治时期,倒是曾开展过一次轰轰烈烈的开发运动。当时他们曾计划在安第斯山区展开作业,将更多的冰雪融水引入到几条过境河流之中(山区年降水量4000多毫米,多以冬季暴雪的形式存在),增加巴塔哥尼亚、库约和干燥潘帕等半干旱地区的水资源。不过因为工程量巨大,成本过高而暂时搁置,而等到军政府倒台之后,新上台的民选政府更不可能去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因此这些引水工程就全部作废了,说起来也是挺遗憾的。
如今东岸共和国只有七百多万人,几乎没有任何人地矛盾,人均资源占有量比后世阿根廷还要多,因此在可以预见的不短的未来时间内,他们应该也不会有动力去疏浚、加深河道,同时打通山区一些隘口,将更多的冰雪融水引过来,因为完全没有必要。也许未来当东岸人口达到几亿乃至十亿,人地矛盾变得较为突出的时候,他们才会有动力去搞这种大规模的引水、调度工程吧,但现在是不可能的。
所以,问题现在很清楚了。东岸人现在对潘帕平原的开发,只会限于湿润潘帕以及农业条件较好的干燥潘帕部分地区(比如沿河或地下水丰富的区域)。至于干燥潘帕的西部和南部,在他们的计划中,是作为牧场而存在的,不太可能会大规模移民开发。兴许会有一些定居点,但那只限于沿河水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带,或者为了在战略上对西班牙人形成包围圈而设置的有一定军事色彩的定居点,但数量肯定不会多,这是很明白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