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章 焦点之乌克兰(2/2)
最快更新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最新章节!
戈利岑完全不懂军事,会将俄军带到沟里。资深贵族出身的老将军丝毫不给戈利岑和索菲亚这对奸夫**面子,指责索菲亚不该将十万帝国军队作为她政争的工具,在物资、情报和外交准备如此不充分的情况下贸然发动战争,很可能会遭遇失败的危机,因此他强烈反对这次军事行动。
“一旦十万大军全军覆没,那么整个南方就会变得空虚无比,明年春天就会有大量的鞑靼人涌入各省进行剽掠,这是无法接受的。”罗莫达诺夫斯基公爵在杜马会议上如是说。
不过令人遗憾的是,他现在已经失去了决定权,戈利岑这个精通多国语言的学者兼马屁精是大军统帅。他已经接到了索菲亚公主的命令,打算尽快起兵,带着萨莫伊洛维奇的五万哥萨克,以不可阻挡之势冲向克里米亚汗国,务必将战线推到亚速海或黑海边上。
十五万大军的动静是瞒不了任何人的!当流水价般的情报传到克里米亚汗国这边之后,格莱大汗第二次发布了集结令,令各地领主速速带兵跟上,一路东行,将金帐立在了亚速海北岸那绿草如茵的平原上,准备与俄罗斯人决一死战。
大汗将花费大代价训练的三万新军也带了过来。这支军队装备了从东岸进口的步枪与火炮,作战方式也突破了传统的草原窠臼,带有更多的现代步兵作战的元素,是克里米亚汗国的一支劲旅,也是此番与俄军作战的王牌。
另外不得不提一下的是,华夏东岸共和国也派出了以陆军葡萄牙驻屯军为主体的“黑海支队”(由毛君中校指挥),总兵力约在5500人上下,其中含在葡萄牙和意大利临时招募的“志愿军”三千人。
按照计划,他们并不会直接参与到与俄罗斯人的战争之中。他们将前往鞑靼壕沟附近的彼列科普要塞,并屯驻在那儿进行防守,以便让克里米亚汗国可以将这里的精锐部队东调,与俄罗斯人在草原上进行厮杀。
毫无疑问,这种安排让毛君中校有些无法接受的,不过却也是他和高文刚特使争吵一番后妥协的结果。高某人强烈反对毛君带着这五千多人进入战场中心,因为他认为一旦作战失利,克里米亚这方全军溃败的话,保不齐这支部队就会被碾得渣都不剩。毕竟,人家二三十万大军厮杀的战场,你这几千人也就是一个小军团而已,说不定几天下来就变成炮灰消耗掉了,那样会极大影响东岸人在地中海一带的干涉能力,这是高文刚比较害怕的。
而从另外一个隐秘的角度来说的话,他高某人终究是文官出身,他心底里仍然对恢复与俄罗斯的关系存有一丝幻想。殊不知,在你东岸人大笔军火运到克里米亚汗国,且帮助他们培训了许多军官之后,你还指望俄罗斯人会给你好脸色么?不可能的!
不过高文刚就是这样固执,他坚持不与俄罗斯正面交战,仿佛不这样做的话两国就不会正式撕破脸一样。毛君对此很不以为然,骨子里比较好战,想要攫取军功的他非常渴望与俄罗斯人正面交锋,不过考虑到日后还要和高文刚继续搭班子,双方闹翻了并不好,因此最后也就捏着鼻子同意了,答应前往鞑靼壕沟守要塞。不过他也给自己留了个暗门,并且征得了高文刚的同意,那就是一旦克里米亚汗国战局不利,需要驰援的话,他会带着这五千多人赶往战场,相机行事。
这说白了,就是当克里米亚汗国大败的时候,想办法帮助他们阻截一下,尽可能令其收拢更多的部队。最重要的是,格莱大汗本人要安然跑回来,不然局势怕是会变得无法收拾。毕竟俄罗斯人这次集结的部队规模较大,谁也不敢说能够稳赢对方,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1687年6月中旬,俄军一部越过东乌克兰与克里米亚汗国的边界线,进入了其东北部地区。克里米亚汗国迅速做出反应,主力部队开始沿着海岸线东行,向俄军所在方向杀去。与此同时,接到消息的卡法港的奥斯曼舰队也第一时间出动,大量运输船满载粮食、药品和武器弹药起航,横穿整个亚速海,朝他们位于顿河入海口附近的军事重镇亚速港驶去。
这支舰队的规模不大,战斗力也很孱弱,但因为俄罗斯人并没有强力舰队的关系(听说他们在顿河上游打造军舰,但这会显然远远没有完工),它们可以畅通无阻地航行在亚速海各处,为总计九万多大军(克里米亚汗国军队近七万人、西乌克兰哥萨克一万余人、亚速港守军万余人)提供补给,效率可比俄罗斯人那糟糕的后勤体系要高多了。
毛君中校仔细分析了局势后,判断俄军主力应该是奔着亚速港去了,而不是曾经担心的进攻黑海北岸及西乌克兰。看来比起沃野千里的黑海之滨,他们更加想要打通顿河的出海口,那么横亘在河口附近,沟通着亚速海与顿河的亚速要塞就显得很刺眼了。考虑到亚速要塞坚固的城防及大量的守军,此番俄军几乎是全军扑去,意图一战拿下这座城市。
“这是典型的不懂军事的人制定的糟糕战略!”毛君对俄军统帅戈利岑公爵的评价很低。他无法想象在维也纳之战过去没几年的当下,怎么还有人如此不长记性,想要将十多万大军聚集在一座坚城之下呢?土耳其人的教训难道还不够深刻、不够惨痛吗?十多万大军在维也纳城下被里应外合一战击溃,然后被人衔尾追杀,丢掉了大片国土,这戈利岑好歹也是博古通今的学者,也读过很多外国书籍和文献,怎么就对这个经典战例视而不见呢?
只能说这是俄国人自己作死了!毛君中校有些叹气,他现在已经有些跃跃欲试了,想要将部队拉到顿河一带,虽然这可能违背了他之前与高文刚达成的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