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交流(1/2)
最快更新乱世栋梁最新章节!
上午,齐太庙,如今的行辕,李笠在自己的“办公室”里看书,试图弄清楚侄儿李昕听到的典故是什么。
李昕则在一旁向叔叔讲述自己在“交流会”旁听的经历。
这段时间以来,南北文士在邺城进行了“深入交流”,讨论的话题牵涉很广,李昕作为楚国宗王,目前负责主持这一系列“交流会”。
但因为李昕的文学水平不够,基本上就是当听众而已,听了这么多天,最大的感触就是“听不懂”。
这不能说李昕不学无术,虽然他平日里主要练武,但文化学习没有落下,正常的文学交流是没问题的。
之所以觉得“听不懂”,是因为“交流会”所谈的话题难度太高,根本就不是李昕这种水平的人可以插话的。
交流会上的辩论就是文斗,辩论双方引经据典,若无法做到对经义、典籍烂熟于心,交锋时根本就没有思考的多余时间。
若反应迟钝,对方的气势就会越来越强,己方越来越“虚”。
这是数百年来,南北文人之间第一次大规模“交流”,现场气氛十分微妙,说是某种意义上的剑拔弩张也不为过。
所以,以李昕的文学水平,根本就跟不上文斗双方的辩论速度,真的就是只能旁听。
记下双方辩论时的用典,譬如提到的人名、时间、地名,回来自己翻书,看看是什么意思。
李笠大概看了一下侄子的记录,为自己没有亲自主持“交流会”感到庆幸:不要说侄子,换做我也不太听得懂。
文人之间的骂战,那是骂人不吐脏字,以他的水平去旁听,同样听不懂各种用典。
若举个例子,那就是刚掌握了初中物理知识的“李笠同学”,信心满满的参加一个物理学研讨会。
结果会上发言的都是物理学的“大佬”,甚至诺贝尔奖得主,提起的名词极其拗口:
譬如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量子纠缠的超光速传送,全同粒子自旋系统等。
这种话题,一个初中物理水平的听众,听得懂才怪!
“你听不懂也没什么,就算叔叔去,也听不懂的。”李笠放下书,安慰侄子:“术业有专攻,正如用刀的人,不需要知道冶炼、锻造技术那样。”
“我们读书写字,是为了能够无障碍的阅读、理解,可以从文学作品中了解世界,了解风土人情,从史籍里学会经验教训。”
“再深层次的知识,除非从文,所以没必要去钻研,毕竟,我们可不能靠舞文弄墨过日子。”
李昕懂得这道理,但还是有疑问:“朝廷此次组织南北文士交流,除了立威,为的是?”
李笠回答:“即便是大一统的王朝,也会有地域差异、地域歧视,而南北对峙,已近三百年了,由此形成的隔阂,是多方面的。”
“北方百姓,对南方朝廷没有认同感,地方上的豪强,不知道南方朝廷的管理尺度如何。”
“文化上的分歧,是各种分歧的具体表现,要知道,能够长期做学问的人,其身份意味着什么?”
李昕想了想,回答:“首先,这个人的家境不能太差,不然终日为果腹而奔波,如何求学、做学问?”
“其次,这个人会有很多同学,以及师长,求学、讲学以及交游的过程中,又会结识不少人。”
“而且,有学问的人,要么被举秀才入仕,在官场上会有不同程度的经历,认识不少官员。”
“要么在州里做学官,亦或是开堂授课,结识不少地方大族子弟,名声也会为人所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