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2章 波诺马连科的增援计划(2/2)

得到了“不会被处决”的口头赦免后,那些“民兵”突然间就成了非常优秀的带路者。所以,当城市里战争后的火焰还在熊熊燃烧,尤其是火车站燃烧的建筑成为照亮全城的灯塔,苏军在大量带路者的指引下,顺利找到了德军的军火仓库、粮食仓库。

列奇察城内储存的弹药足够装备两个团,而苏军的武器也多为德械,这一宿,进攻部队的弹药得到了一次非常重要的补充。至于军粮的补充,城内的储存的面粉足够一万人吃上两周。就是它们还处于面粉状态,要食用基本就是熬面粥了。

除却粮食和弹药,苏军还占领了列奇察的军用医院,暴戾的苏军士兵对少数的尚未撤走的德军重伤员展开野蛮屠戮,至于搜到的女护士强行带走,毕竟这些女人带回医院可有大用处。药品缴获了一些,其数量不多。

士兵们看不懂药瓶上的德语,本着有总比没有强的原则,清一色的装进麻袋里。他们简直扫荡了整个医院的医疗用品,实实在在的满载而归。

在鲶鱼村的老指挥部内,杨明志看着突击传来的几份电报兴奋不已。

“现在我算是明白古代的战争,为何将军总是会下令部下洗劫城市。”

“额……为何?”村长波博斯基好奇的问。

“电报上说的很明白,我们的进攻部队仅靠缴获获得的物资,足够他们再作战一周了。我们甚至暂时不用向那里长途运送粮食和为数不多的后背弹药。”

“真是太好了。这样后备弹药就应该送到我们鲶鱼村,理论上今天我们就要和德军交战了,不是吗?”

听到这儿,杨明志不自觉的皱了皱眉。

“说真的,按理说已经是上午了,为什么我们的侦察兵还没有发现德国人?我们的部队已经按照之前的计划完成了埋伏,就等着敌人落入圈套。”

“可能,敌人非常的狡猾,也可能是我们低估了沼泽地区泥潭的威力。”

杨明志绷着嘴摇摇头,他看着桌案上铺设的地图,萌生一种新的可能——因为列奇察的解放,德军必然要想办法夺回城市,所以奉命偷袭游击共和国的那些敌人,突击北上了。

杨明志赶紧问:“那个准备实质起义的第21游击旅,他们发来秘密电报没有?”

波博斯基已经,摆着手说:“当然没有。如果他们有电报,您在铁匠村的指挥部一大早就能知晓。”

“确实如此。”

杨明志有些疑惑,战场上总会发生些匪夷所思的事,致使德军行动拖拖拉拉的原因究竟为何?难道真的单纯是泥地的阻碍?

杨明志正了正军帽,收束紧了武装带,对门口一声喊:“阿布拉姆!”

“到!”警卫排长匆匆进了屋。

“现在集合同志们,我要把指挥部移到普里佩特河右岸。这一次,我要亲临前线指挥作战。”

“遵命!”阿布拉姆敬了礼转身离开。

杨明志的决定可令波博斯基惊悚万分:“司令同志,您难道打算身先士卒?!您……”波博斯基顿了一下,才说出“勇敢”这个词。

“呵呵,您说勇敢是恭维我。现在的局势比较复杂,我待在后方仅靠无线电指挥前线,远不如我本人亲临前线高效。再说了,我从不畏惧和敌人正面交战。”

通向河畔的那条土路,被部队突击炸出一堆大坑,弹坑内迅速积水,使得道路基本无法行走。

时间正值夏季,普里佩特河两岸的湿地芦苇疯长,它们长势惊人,一个人简直只要弓着身子,就能完全藏匿。

目前,通向河畔已经不存在真正的道路,杨明志怀抱一支冲锋枪,率领整个警卫排和几名通讯兵,勉强的在没膝的烂泥中艰难前进。河右岸的状况之比左岸好一点,亲自踏上这条泥路,杨明志确信这将成为德军的灾难。他甚至愈发的相信,德军行动比计划来的晚,就是碍于糟糕的路况。

事实正如杨明志猜测。

原来,德军自十七日上午从纳洛夫拉沿河畔南下,很快就面临了重大问题——泥泞。

德军的三号突击炮和半履带装甲车,是他们可以倚仗的战力担当。这些装甲车辆过于沉重,尤其是三号突击炮,它十吨的体格在沼泽中前进,简直是一场噩梦。

普通德军士兵的装备一样很糟糕,他们发现本该是平坦的土路,居然很多路段,被上涨的河水侵蚀,完全成了浆糊。

而最令他们精神崩溃的,莫过于距离河畔城镇纳洛夫拉直线距离十八公里处的路段。这里完全成了泽地,探路的士兵用木棍试探着淤泥的深度,赫然发觉此处居然深达一米。

装甲车和满载物资的马车,它们已经饱受淤泥摧残,行进的时候几乎都需要士兵帮着推动,或是由士兵突击到远处砍树,把树干铺在泥浆中让车辆勉强移动。

担任最重要的后勤运输的那支警察团,也就是准备实际投靠苏军的“第21游击旅”,他们现在保持着极大的忍耐性。

他们实际现在就能动手,为了德军能顺利进入沼泽地腹地,被当地苏军一揽子歼灭,就必须以优秀友军的姿态,费劲巴拉的带着大量辎重行进在泥地中。

德军在十七日的下午开始遭遇难以忍受的泥泞,终于在傍晚,遭遇到了那该死的一米深的泥塘路段。

面对摆在面前的巨大困难,德军的两位团长,决定坚决完成任务。军官是这样的态度,基层士兵只能硬着头皮追随。然而很多士兵已经开始怀疑,这样的泥泞之路还要走多远?此处环境如此泥泞,是否会和游击队交战?

他们是信心满满开启了南下之路,锐气却在泥泞中被疯狂的消耗。

当晚休息时,700师的团长肖恩和734师的团长克里格,在临时搭起的营帐中,对未来的作战非常担忧。

德军目前的困境是显而易见的,如果十八日继续是这般艰难的行军,那么部队的士气就会被迅速消耗殆尽。可是,两名军官深知自己的使命,部队已经深入沼泽,他们的任务依旧是偷袭沼泽地苏军的腹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