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河西走廊的农业(2/3)(1/2)

最快更新超级农业强国最新章节!

从肃省西北出发,齐政选择沿着河西走廊南下。

河西走廊,位于黄河之西,夹在祁连山脉和阿拉善高原之间,西连大沙漠,东西长约一千公里,南北宽从十到百公里不等,因形似走廊而得名。

河西走廊地理位置极其重要,称之为东亚陆上马六甲海峡一点不为过。

河西走廊经由的路段,可谓珠玉璀璨:麦积山石窟、黄河风情线、汉雷台墓、丹山军马场、原子城、天下雄关、敦煌莫高窟及月牙鸣沙……

过去提起河西走廊、西域或者塞北,我们想到的多是例如“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的荒凉残酷。

但齐政一路南下,却感受到了一个别样的西北。

如果不看天际的雪山和外围的荒漠,经过的那些绿洲,都以为是江南大片富饶的乡村了。

铁马、秋风、塞北;

杏花、春雨、江南。

这两种对比强烈的景象,竟然和谐地在河西走廊统一起来。

以中国人的智慧,只要有水和细土,就会变为绿洲,荒漠也可成为繁华的天府。

不同于撒哈拉大沙漠和澳洲大荒漠。

整个河西走廊虽然气候干旱,戈壁和沙漠广泛分布,许多地方年降水量不足200毫米。

但是幸亏有祁连山的存在,滋润哺育了整个河西走廊。

祁连山东西长约1000公里,年径流量约158亿立方米,涵吐近千条大小河流,在山前形成了富饶的绿洲和大片草原。

一个个绿洲像小岛一样散落在茫茫沙漠戈壁中,成为农耕和城市发展的重要依托。

正因为有了雪山源源不断的水与土的供给,才会在火星般的荒凉中现出热闹繁华之地。

……

齐政在途中,经常有一种感觉,是造物者的厚爱,赋予了中华民族的生存之地。

如果说,东南沿海的人,应该感谢西北塞外的人,因为他们承担了本应由江南和两广人承担的干旱和荒凉,一定会被很多人认为这是无稽之谈。

但这确实不假。

找一张世界景观分布图来看,在纬度23度到35度之间,环绕地球,无论东半球还是西半球,也不论北半球还是南半球,大都是荒漠分布的地方。

但是中国是一个例外。

沙漠到了中国却终止了脚步,不但终止了脚步,还来了一个180度的转变,由炎热干旱的荒漠变成了细雨如丝的江南。

这全有赖于青藏高原。

简单来说,在北纬25度到35度附近崛起的青藏高原,改变大气的环流状态。副热带高压干热的空气被高原阻挡后带到了西北、塞外一带,使那些地方形成了荒漠,而原本应该接受干热西风侵扰的中国东部,反而逃脱了成为荒漠的命运。

假如没有青藏高原的崛起,按照太阳辐射的角度和热量的分布,我国从南到北将是这样几个气候带:热带湿润带、副热带高压干燥带、温带湿润带。也就是说,现在的东部湿润地带有可能会是干旱的荒漠地带,而现在的西北干旱区,则有可能是温暖湿润的地区。

所以,没有青藏的高寒,没有西北的干旱与荒凉,就没有江南的湿润和富饶。

... --

最快更新超级农业强国最新章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