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六十章(2/2)
两个阶梯是三个,八九两个阶梯是两个翻车,最后的第十阶梯只有一个翻车,如此部署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供水不足,避免下层出现水源不足的情况。
另外,每一层的蓄水池也都比较大,可以容纳不少水源,以免下层稍微翻点水上来,上面一层的水就满了,这样调节的时候压力就太大了。
李安找了几个挖野菜的村民一问,这里的翻车一年要使用很多次,在上面缺水的时候,这些翻车就负责往上翻水,而最紧张的时候,所有翻车全部开动,三十五个翻车日夜不停的往上面翻水,而为了提供足够的驱动力,至少要准备一百多头健壮的黄牛。
大一些的翻车需要两头牛一起牵引,小一些的一头就可以了,另外,牛也是会疲累的,需要多准备一些黄牛,随时进行换班,这里可没有什么三班倒休假什么的,黄牛的最高待遇就是两班倒,两拨黄牛轮流干活,基本上两个时辰就换一次,以保持黄牛的体力,避免因为黄牛体力不足而拖慢翻水的进度。
这些黄牛自然不是普通百姓家的,全都是杨家的黄牛,而杨家提供这些黄牛,那也不是白提供的,是要进行收费的,不过,倒也不是直接收钱,而是加在租子里,或者要百姓提供相应的劳力来弥补他们。
比如,杨家需要建造一座楼房,这些百姓需要过去免费干活,打造花园,挖个地窖啥的,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而这些活儿依靠再多的黄牛也没用,必须依靠人力,而这些曾经使用他们家黄牛的佃农,自然就要提供劳力来报答他们。
古代进行各种建设,人工的花费虽然不多,但也是一笔很可观的支出,若是这比支出可以省了,几年下来也是能够节约不少钱的,由此可见,这杨家真是太精明了,家里养的大量黄牛闲着也是闲着,在农忙的时候提供给佃农耕地,在需要浇水的时候,提供给佃农作为翻车的驱动力,这样可以多路挣钱,还能给自己省钱。
当然,很快李安又发现还不止于此,在远处的小路上,有一支黄牛运输队,看上去足有三十多头黄牛,每一头黄牛的身后都有一辆装满货物的货车,而身旁的村民告诉李安,这就是杨家的黄牛,闲暇的时候也会帮益州的商人运输货物,而这个是直接收费的,虽然每头黄牛每天的运输费很低,但数量庞大的黄牛,经常跑去运输物资,这收入就不低了。
“这杨家的家主到底是什么人,怎么这么有商业头脑,他们家的黄牛,那真是没白养啊!”
李安开口感叹道。
按照李安的记忆,后世小时候,家乡的村民也有几家养黄牛的,不过,那些村民家养的黄牛,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里悠闲的吃着草料,很少会出去干活,只有在农忙的时候,才会去地里干活,那可真的是养牛千日,用牛一时啊!简直是把牛当祖宗供着啊!
当时的李安年纪还小,并没有考虑到经济效益啥的,也没觉得这样做有什么不妥的,可现在看到杨家的黄牛一直不闲着,李安便觉得后世自己小时候所遇到的那些养牛人太傻了,在农闲的时候,完全可以利用自己家的黄牛挣钱啊!至少去给别人拉货也行啊!这样也能挣不少钱。
记得有一户人家养驴,没事的时候就会拉着驴车去给人送货,主要送蜂窝煤,一年下来也能挣不少钱,因为驴不能耕地,那户养驴的人家,主要就是为了给人拉货,而养牛的人家,因为牛可以耕地,平时便当祖宗一样养着,只有在耕地的时候才会拉出来干活,实在是太浪费了,牛的拉车能力并不比驴差,要论力气还是牛最厉害,驴可以拉货,牛就一定也可以,而且,只会比驴更好,牛的力气和耐力比驴要强得多。
按照李安的经验,后世小时候的邻居家,不论是养牛的还是养驴的,养殖的成本都非常低廉,甚至可以说没有成本,因为他们养牛和养驴都是用农村常见的草料养活的,家里人去野地里割草,拿回来喂养牲畜,偶尔也会牵着牲畜去路边吃野草,就这么简单,根本就不需要花钱,这也许就是造成很多人家不在乎浪费牛力的主要原因,因为养牛除了辛苦一点之外,实在是没有一丁点的成本。
“老乡,这杨家到底有多少黄牛啊!”
李安看到一名挖野菜的老农,开口问道。
“差不多有两百多头,但家里最多能看到一百头,剩下的都在外面拉货,家里的还有不少是小牛犊,不过,到了耕地和翻水的时候,杨家就不做拉货的生意了,所有黄牛全部用来下地干活,这也是早就跟我们这些佃农说好了的,我们租他们的地,他们在需要的时候要提供耕牛,不过,地租也就贵了一些,比别处都要贵,但只要有牛用,地租贵些也值得。”
老农开口说道。
李安闻言,开口问道:“这二百多头黄牛,每天吃掉的草料也不会少,这些草料都是谁准备的,是你们这些佃农,还是他们自己雇人准备的。”
老农说道:“草料根本就吃不完,我们平时要额外帮东家处理山上果园的杂草,处理的这些杂草不能留在原地,要拿去给东家喂牛,另外,每年秋收的时候,有那么多的秸秆,这些秸秆堆满了东家的草料场,我们每家每户的门前也都堆了一大摞,再多的牛也吃不完啊!更多的是留着烧火用的。”
对于使用秸秆喂养黄牛,李安也是理解的,秸秆确实可以用来喂养黄牛,不过,这种秸秆的营养并不高,长期只用干燥的秸秆喂养黄牛,是会造成黄牛掉膘的,而掉膘的黄牛力气必然不足,不论是运货还是耕地都会显得没有力气,而解决的办法就是不能只喂秸秆,还是要多喂一些别的食物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