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二章 灾区(2/2)
一大早醒来的时候,王妃仍腻在李安的怀中,不过,王妃已经完全醒了,她眯着眼睛在欣赏李安,欣赏李安的帅气容颜和强壮的肌肉。
“都已经醒了,为何不起床?”
李安柔声问。
“嗯,不想起来,想一直躺在你的怀中。”
王妃娇滴滴的回答。
“天亮了就该立即起床,要不打屁股了哦!”
李安笑着威胁道。
“哼,你打我试试。”
王妃觉得李安舍不得,高傲的噘起了小嘴。
“呦,还真以为我不舍得打,屁股噘起来。”
李安伸手就打,打王妃的小屁股。
“呜呜呜……”
王妃装哭,显得楚楚动人,更加让李安有些舍不得。
李安硬起心肠,柔声道:“王妃昨夜太累了,多休息一会吧!本官要与国王去灾区视察,明日才能回来。”
“明日才能回来,不,我也要去。”
王妃已经离不开李安了,要求道。
“灾区一片混乱,王妃去了不合适,还是留在王宫吧!乖,等我回来。”
李安开口欺骗道。
“那好吧!我等你回来。”
王妃无奈,只得听从李安的要求。
起身之后,李安简单的吃了早餐之后,便陪同诃陵国国王去西侧的灾区视察去了。
在临走之前,李安下达命令,让停泊在王城附近的大唐船只起航离开,去西侧的灾区附近港口,等待接自己离开诃陵国,同时,派出部分船只去东侧海域,通知平叛的李飞羽一行人,让他们不用返回王城的港口了,直接开往灾区附近的港口,与他汇合。
国王亲自视察灾区,这是非常值得称颂的事情,而李安更是帮助诃陵国平定了内乱,因此,很多老百姓都自发的出来送行,也为了看看国王和李安。
王妃自然也在送行的人群之中,不过,她的火辣辣的眼神,始终都停留在李安的身上,从没有看国王一眼。
看着王妃火辣和期盼的眼神,李安感慨万千,一个男人太有魅力也是一种负担,走到哪里都有一群美女投来火热的目光,还好李安身体素质一流,否则,早就不堪重负了。
“国王殿下,我们出发吧!”
李安向身后笑了一下,随机进入豪华汽车,与国王一起去视察灾区了。
在转身的一瞬间,李安分明看到了一大群年轻的女子,向自己投来火热的目光,王妃只是其中之一罢了,这些妹子虽然从来都没有见过李安,但已经听说了叛军主力被歼灭的消息,对李安颇为崇拜,此刻,见到李安竟如此潇洒,自然就会芳心萌动了。
“有魅力的男人,压力真大。”
李安不自觉的笑了出来。
“李侍郎,您说什么,小王没听清。”
诃陵国国王一头雾水,这些洋词他没有听过。
李安猛的一愣,笑道:“没事,没事儿,我们去灾区视察去。”
灾区的位置比较远,足有百余里的路程,估计需要下午的时候才能抵达,而且,这还是先投人马,后续的人马需要入夜之后才能抵达灾区。
在路上的时候,李安基本上都是在休息,偶尔与诃陵国国王说话,因为太累了的缘故,李安不是很想说话。
灾区的情况比较复杂,原本是火山喷发,但火山喷发的太过剧烈,这引起了一定程度的地震,而地震又相应的引起了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次生灾害。
这一连串的灾害给诃陵国造成了颇大的伤害,受灾人数一再上升,由原先的几千人,已经上升到数万人了,在这场灾害之中,约有三百多人失去生命,万余人无家可归。
虽然,诃陵国朝廷已经派遣部分人力和物资去救灾了,但因为国力损耗和内乱的缘故,大部分物资都堆积在东方前线,用于救援的物资显得非常单薄,很多老百姓并没有受到应有的救助。
但叛军主力已经被消灭了,剩余的少量叛军,消耗不了多少物资,所以,东方前线的物资,已经被抽调大半运回王城,很快就可以用来救援西面的灾区了。
下午的时候,李安一行人已经抵达灾区,并看到了满目疮痍的灾区现状。
“李侍郎,前面的道路被泥石流冲断了,里面的情况很危险,还是不要继续前进了,在此处看看就行了。”
部下考虑到安全,不建议继续深入灾区。
诃陵国国王开口道:“让他们进去搜救就可以了,李侍郎,我们不要过分深入灾区,太危险了。”
李安点头道:“天色不早了,我们下车走走,看看情况。”
很显然,李安也不愿意拿自己的性命开玩笑,灾区中心的情况很乱,随时有可能发生不可预测的事情,比如余震啥的,都有可能会要了人的命。
正前方的道路被完全堵死了,是泥石流导致的,大量的石头和泥土,将道路堆的很高,车辆甭想过去,唯一通过的方式就是步行。
旁边就是一个受灾的村落,目前只能看到少量的房顶,至于之前这里有多少房屋,是无法用眼睛看出来的。
“这个村落被泥石流彻底摧毁了,房顶的下面估计都埋着人呢?”
李安开口说道。
“都已经埋这么久了,就算现在把泥石挖开,能找到的也只有可能是死人了,而且,会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有些得不偿失。”
诃陵国国王显然不想为了一个村子,耗费太大的国力。
李安对此也是比较理解的,毕竟,诃陵国的国力有限,这个村落已经被泥石流彻底的毁掉了,既然挖不出活人,又何必耗费国力去挖,不如直接在上面重建村落,这样才能尽可能的解决资源,才符合诃陵国目前的国情。
由于道路被阻挡,大量的粮食和帐篷无法有效运入灾区深处,为此,只能在附近搭建大本营,派遣部分将士进入灾区找人,把人带到这里居住,还有很多灾民跑出来的,也就住在大本营的临时帐篷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