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八章 降低成本的同时提升效率(1/2)

最快更新我能升级避难所最新章节!

标准型的泰坦好吗?当然好!

之前的西南地区抗震救灾中,泰坦的优异表现就已经证明了这种大型人形机械载具的优秀。

他们结实抗造,灵活方便,几乎和人一样可以适应各种岗位和环境。

而且各种不同型号的泰坦更是让它们几乎可以应用于绝大部分场合,无论是军用还是民用,都具备着极高的价值。

这也是为什么即便标准型的泰坦价格不菲,国家还是打算将其量产的原因。

但这东西的造价也确实不便宜。

一台标准泰坦的造价即便再怎么精简,也几乎和灾难之前一架最新式战斗机相当,灾难之前国家倒也不差这个钱,但在现在这种大环境下,也只能说咬咬牙先小规模的造一批用着了。

大规模的制造泰坦,这对于国家来说,着实负担不起。

即便陈新将其精简,把成本压缩到了一辆主战坦克的价格,也不是可以大规模量产的。

这也是为什么陈新虽然给国家提供了大量的高新技术和好东西,但国家更多的还是将原来的老东西改改再用的原因。

不是不舍得用好东西,而是真的用不起。

所以在采矿型泰坦这个项目上,设计小组秉持的只有一个基本原则,那就是便宜,可以大规模生产。

原本可以将驾驶员完全包裹的缓冲驾驶舱被去除,改成了使用者直接裸露在外,防护只剩外骨骼的头盔和金属框架。

驾驶模式也由带电脑智能程序辅助的人机交互操作改造成了更加傻瓜式的受力反馈式操作。

仅仅只是这两条修改,就将采矿型泰坦从标准泰坦直接降级成了只比外骨骼好一点的机械框架。

当然降下来的还有原本高昂的成本。

泰坦本身价格贵,当然和它的驾驶模式有很大关系。

那可是几吨重的金属造物,就算内部有各种助力机械来让这个庞然大物动起来,那也不是靠驾驶员手动能够拉得动的东西。

这就好像飞机的操纵杆一样,老式的飞机这玩意和机翼是用钢丝连接的,当年驾驶飞机这玩意全靠飞行员蛮力硬扳,所以动画片里那种飞机操作杆拉断的镜头真不是瞎编,有的时候确实掰断了都不一定拉的动。

而现代飞机的操纵杆就有液压助力或者电子辅助,越大的飞机这方面越复杂,自然而然的成本也就越高。

泰坦也是一样,想要让这种几吨重的大家伙动起来,要写出复杂的操纵程序,让安装在驾驶舱里的电脑能够准确识别出驾驶员的指令,并且及时作出反馈,这不仅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工,同样也需要设计出相当复杂的操作系统。

不是指装电脑里那个,而是操作整个泰坦的系统。

这东西就是成本的大头了,毕竟一个个电子元件、线路、机械传动结构之类的玩意都是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