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追求数量(1/2)
最快更新唐朝工科生最新章节!
十几年的积累,武汉地区的大部分丘陵都被初步改造,垒砌的梯田数量,从最开始的万把亩,扩张到现在的一百二十多万亩。先进组织配合先进工具的威力,可想而知。
换做旧时代的地方州县操作,最少是一年发动三次民夫,每次都要两万役以上,然后手提肩抗五十年以上,才会达成现在的效果。
而且,这还只是理想状态,因为一般情况下,似沔州、鄂州这种地界,一年发动六万人次的力役,早就引起民变,闹不好就打下州城去了。
武汉是为数不多非农人口远远超过农业人口的帝国“大都会”,工人天然地组织度要高,更何况,这还是受过特别加强的工人,在这个时代而言,绝对是“先进”的不能再“先进”。
这十几年,增加的不仅仅是梯田,江夏、汉阳等地兴修水利,增加的水田数量直接翻了十几倍。“围圩造田”和“沿江大堤”工程,更是保证了稻田的稳步高产,伴随着“云梦泽”的消失,历年优质田亩的增加,最少也是三万亩起。
紧着点花,玩配给制的话,武汉粮食自给自足自产自销也是不成问题的。但实际上“江夏米”如今也算是一种招牌,是可以入贡的档次,品质上能够胜过它的,也只有“鄱阳米”“太湖米”还有“朝鲜米”。
而“朝鲜米”因为种种原因,产量低不说,价格还相当的昂贵。所有上档次的优质大米,只有“江夏米”是绝对能够保证高产且稳定出口的。
这也使得扬子江两岸,自从贞观十八年之后,每十条在扬子江上航行的稻米粮船,就有四条运输的是“江夏米”。
出口最远的地方,能直抵南海周边地区,因为“广州米”“交州米”产量高但是口感不佳,“广交会”上南海地方豪强的重要大宗物资之一,就是“江夏米”。等于说就是岭南地区消费市场中的“高端商品”。
“广州米”“交州米”同样销往北方中原乃至辽东,但大部分情况,都是补贴给“新附军”中低层军官的“俸禄”。固然达官贵人觉得口感不佳,但对“新附军”来说,他们以前在高句丽或者其它什么区域强权混饭的时候,稻米是绝对没可能吃到的。
能够保证每天都能吃到麦饭,就已经非常不容易。
贞观朝这种大江南北粮食高频贸易无比繁忙的状况,是历朝历代都没有过的事情。只冲这一点,贞观朝短期内想要看到某个地区大面积的灾荒出现饥民流民,那也是相当不容易的事情。
到皇帝“巡狩辽东”的时候,各地“常平仓”的重要工作,已经从实物调拨为主,改变成了政策调控为主。只要大唐朝廷的威权还在,这种调控的效率,短期内还是能够保证的。
只要能保证粮食供给,那么在这个基础之上,才能延伸出超越“果腹”的需求。以“鼓励生产”这个政策为例,工商巨头为了保证妇女能够顺利生产,给保证给予岗位保留,虽说没有发展出带薪休假,但在这个时代来说,简... --
最快更新唐朝工科生最新章节!
来说,简直是“飞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