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四章 自己开个朝廷(2/2)
也没人会在意这样一个「小人物」。
尽管文徵明在文坛中地位不低,但在官场,文徵明连个屁都不是,考中举人或还有一点社会地位,一个生员能干嘛?
去当个教书先生,连那些豪门大户的门都进不去呢。
……
……
朱浩给文徵明留下联络方式。
现在朱浩给力文徵明一个联络人的身份,尽可能从江南招募一些士子和工匠,为自己所用。
唐寅和文徵明别的不行,在文坛的号召力还可以。
江南像唐、文二人终于的落魄书生不在少数,郁郁不得志,读书人遍地的江南,有一点学问,会作两首诗,提笔写一幅不错的书法,或是作一幅山水画,便自诩文人,但距离士族阶层差了十万八千里。
这些人心比天高,命却比纸薄。
都是眼高于顶的读书人,本来就算考中举人或进士,走上仕途,也未必有大好前景。
但现在朱浩给了他们一条捷径,可以到京城走上官途。
朱浩又见了孙孺。
孙孺还是那副吊儿郎当的模样,见到朱浩便抱怨:「先生,您让我在国子监中多结交一些人,有什么用啊?朝廷官位是一个萝卜一个坑,若我介绍的人都有机会当官,那我怎么现在还在国子监厮混?」
朱浩不但用唐寅的号召力,从江南之地征募士子,也试图从国子监中寻找人才。
指望孙孺这个二愣子不可能,这件事更多是依靠公孙衣。
但从某种程度而言,公孙衣跟孙孺的能力半斤八两,都不是那种极具个人魅力,能让别人心甘情愿投诚并为之所用的大才,在号召力上远不如唐寅和文徵明这样的名士。
朱浩道:「正统官缺,自然轮不到他们,但谁知以后朝廷会不会多出一批此前从未有过的官缺?」
「啥意思啊,先生?」
孙孺听得很糊涂,「听您话里的意思,先生以后要自己开个小朝廷?」
「就当是吧,你有意见?」
朱浩瞪着孙孺。
孙孺顿时没了脾气。
朱浩冷冷瞥着小子一眼。
其实有一点朱浩不是在敷衍和欺骗,他的本意就是要开个「
朝廷」。
要改变时代,就得在朝中新设官位。
矿山、冶炼厂、大型工坊、船厂、火器场……这些不单纯需要工匠,还需要行政和管理人员,若以后朱浩真有机会控制这些新衙门,当然需要跟朝廷原有的体制进行对接,指望那些传统出身的进士?
他们能乐意?
这些人进了新衙门能好好办事?
这些新衙门里,要的可不是职业政客,最好是一群郁郁不得志的读书人,给点阳光就灿烂的那种,比如说文徵明。
让其能看到希望,在新衙门里做得好,将来有机会跻身朝廷中枢,升到高位,跳出科举的框架而找到另外一条上升的途径,换个方式实现读书人当官、为国为民的理想。
只有这群人,才会甘心为朱浩卖命。
此设想,朱浩在朱四尚未当皇帝前,就与其提过,得到朱四的大力支持。
现在朱四于朝中受到守旧老臣的极力打压,这就给了朱浩很好的施展空间。
朱浩为何要设计得兜兜转转,让杨廷和对朱四那般强势无礼?
为什么要把老臣给逼到用非常手段?
并不是为了帮朱四,而是要制造一种危机四伏的险恶环境。
如当初朱浩设计把朱四送到京城当人质,只有朱四陷入孤立无援的状态,才会知道谁对其最好,才会知道应该仰仗于谁,至于杨廷和先前对新皇派系的一系列打压……看起来是杨廷和无奈之举,但更多是朱浩设计便是如此。
「别总去花天酒地,也别想那些酒桌上的朋友。」
朱浩对孙孺一番耳提面命,「入夏前,争取给你调个实际点的差事。」
孙孺一脸激动地问道:「是让我去当知县吗?」
朱浩很无语:「想得美!以你的能力,能当好一县之尊?」
孙孺满脸憋屈,有点失落。随即却觉得先生说得好像也没错。
「别想自己立府,先想想自己能干点什么,或者跟你师祖干,或是调到京城周边的衙门当个属吏,多磨练磨练……」朱浩道。
孙孺支支吾吾:「先生,我明年还要考进士呢……」
朱浩抄起桌上的茶杯就想往这小子身上砸,孙孺马上改口:「我听先生的还不行么?先生啊……您年岁还没学生大,人前就给我留点面子吧,不然别人又要取笑我了!当弟子的,也要脸面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