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繁华荣慕 第二十六章 玉真公主(1/2)
略更小说网 www. LueGeng.com,繁华调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这偏殿形制如同一处小院,院中一棵青松亭亭如盖,松下石桌石凳,光洁齐整。
咸宜公主邀与同坐,二人推让,公主笑道:“此处既是道观,又无外人,便也没有许多礼仪规矩。你们非得拘泥,那就真是凡间俗子,尘世愚夫了!思之不觉惭愧?”
慕容则忍不住失笑,道:“公主好口齿!职下虽是俗人,这愚夫却万万不做的。”说着往石凳上落座,斜眼看向李延青。
李延青便也在他身旁坐下,悠悠道:“聪明容易糊涂难,我得向你多学几招。”
咸宜公主微笑不语,慕容则轻咳一声,取出折扇呼呼啦啦地摇了起来。
这时那位女官去而复返,身后跟着一名中年仆妇,手中牵着个七八岁的小道姑,生的肤色如雪,高额深目,容貌竟有几分西域人的模样,只是缁衣麻鞋,颇带疏冷之气。
咸宜公主笑道:“虫娘,快来!”摆手令众人退下,只留两个贴身宫女,手里端着五弦、金槽两具琵琶在旁伺候。
小道姑见众人离开,这才走到咸宜公主身边,面有亲昵之色,指着李延青二人道:“他们是谁?”
咸宜公主道:“这两位哥哥想听曲子,你可愿唱给他们听?”
小道姑眼珠滴溜一转,笑道:“能唱,可姊姊得拿好物事来换!”
咸宜公主道:“你昨日说想吃梅煎山药糕,我带来了。”
小道姑笑道:“好……”
慕容则折扇掩面,悄悄对李延青耳语道:“我听人说,主上后宫有一位出自昭武九姓的胡女曹野那姬,曾生下一位公主。主上不喜,因此令她出家,主持宫中道观……莫非是这女孩儿么?”
李延青道:“多半是了。”想起方才陕王与甄王提起三清殿,神色颇异,再看这小道姑与咸宜公主同是帝女,只因父亲厌恶,就连兄弟姐妹也对她避之不及,心中忽感皇家无情。
这时咸宜公主对两人道:“去年我在宫中寻获一本前朝曲谱,名曰《繁华调》。其中词曲皆咏名城旧事,虽是一位无名乐师所写,我与虫娘用琵琶应和,却觉颇有韵味。今日有缘到此,二位可要听听?”
慕容则呼啦收起折扇道:“能得听取公主吟咏弹唱,实是有幸。”
李延青道:“前次公主在蓬莱山太液亭所奏,可是此曲么?”
咸宜公主笑道:“正是!”说着从宫人手里接过螺钿五弦琵琶,横放膝头。小道姑捧着一卷黄旧帛书,展开放在面前,也抱了一具金槽琵琶,率先弹奏起来。
咸宜公主也跟着拨弦,乐声如前,但那具螺钿紫檀琵琶,音色韵致皆属神品,果然远胜四弦。慕容则忍不住盯着多看几眼,心下啧啧称赞。
小道姑虫娘开口唱道:
“繁华不须论,青史在长安。
八方齐来贺,四海朝天颜。
何须思汉武,今古无遗恨。
太液芙蓉好,章台柳色新。
纵有相如千金赋,未央春深赋几分?”
音声清越,颇有盛世气象,正是《长安歌》。
慕容则对李延青低声道:“看不出这女孩儿年小,声同天籁!”
语未毕,曲调一转,虫娘又唱《洛阳忆》,似有诸佛梵音,词曰:
“伏羲画河图,白马入伽蓝。
生游巩洛间,死葬北邙山。
冢中枯骨皆将相,铜驼陌上集少年。
莫道名花倾国色。花无百日好,月有阴晴圆!”
咸宜公主跟着变调,唱《扬州叹》,悠然带嗟叹之意,词曰:
“广陵一曲无人听,琼花开罢烟花盛。
运
河杳杳悲欢咽,二十四桥望龙舟。
胭脂红粉,一梦风流。
君且看,今日繁华如锦绣,千载之后有谁知?”
李延青和慕容则对视一眼,心道这一曲成一调,一调咏一城,确是佳作,只隐有繁华落尽,盛极而衰之意。
虫娘又唱《益州吟》,甚有巴渝风致,词曰:
“武侯声名播千古。白帝跃马,险要据天府。
汉家旧梦昔未远,待有后人称英雄。
纸裁贤文为戏墨,锦织万里画鹏程。
玉垒山前暮云重。
都江千帆过,锦官开芙蓉!”
李延青在三峡中,曾听巴东渔者晨雾中驾船而歌,再听此曲,愈觉悦耳。
又听咸宜公主唱《金陵恨》,极似江东吴歌,词曰:
“流光移玉树,后(悲剧)庭花又开。
六朝尽随水,谁言王气在?
钟山愁风雨,明月照凤台。
虎踞龙盘绕秦淮。
敢问霸业皇图,盛世几时来?”
曲曲相接,环环相扣,音声相接,耳应不暇。
接着又是《彭城悲》,琵琶并奏,雅韵铿锵,词曰:
“项王力拔山,凯歌入汉关。
富贵须还乡,衣锦得人看。
鸿沟一道分两清,楚声惊断帝王梦。
沛公灞上兴观舞,美人垓下别英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