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第九十六章(2/2)
不管道长的话能不能信,反正你汤诚在贵妃诞下皇嗣前离开京城没损失!
庆州总衙。
楼喻召集各部人员开会。
“西北有异动,汤诚正调兵遣将,恐怕贵妃诞那日,便是图穷匕见之时。”
范玉笙道:“今天下声讨汤诚,即便他占据京城,也失了人心。”
楼喻颔首:“而今汤诚不占道义,咱们便可师有名了。”
他交待楼秉的个计划,主要目的不是逼迫汤诚离开京城,因为汤诚根本不可能离开京城。
他既是为了楼氏江山的名誉,也是为了自。
楼秉就算是死,也要死其所,而非汤诚秘密杀害。
皇嗣无法分辨真假,那就合情合理地让皇嗣无法继承大统。
才是楼喻真正的目的。
而楼秉原先的想法,大概是在贵妃诞那日,直接与汤诚拼命。
可拼命之后呢?
皇嗣的问题还是没有解决。
即便楼秉真相,先不论真相能否传宫,就件事本身,谁会信?
谁能证明?
汤诚届时有无数种方法可以解决流言,扶皇嗣上位,当个摄政王。
可现在不同了。
汤诚与皇嗣冲撞,却不愿离京,楼秉为救亲,不顾性命承受冲撞后果,以致吐血晕厥。
一旦他身死,天下人都会认为是汤诚克死的。
即便汤贵妃诞下皇嗣,可有汤诚个克星在,皇此羸弱,能扛住吗?
谁也不敢赌。
在种情况下,汤诚会何选择?
一是为保皇嗣,退离京城,另择摄政大臣;二是不管不顾,直接自辅朝摄政。
不管他做何选择,楼氏宗族皆有理由入京辅佐幼主。
四月十五,嘉熙帝再次于朝堂吐血昏迷。
天下为之震动。
多令人感动的慈父之心啊!
汤诚你个狗贼怎会此心狠!你就算不信道,也离京让人心安吧!
四月廿五申时左右,汤贵妃于鸾凤宫发动。
鸾凤宫内外围水泄不通,乎都是汤诚的人。
楼秉来到广德殿,坐在龙椅上,望着底下空荡荡的大殿,神色平静而淡漠。
他下令道:“贵妃诞,事关江山稷,着谢策领禁卫军牢牢守住宫门,未经传召,任何人不入宫。”
皇令的确是传下去了,谢策也的确兢兢业业地把守城门,汤诚在京城经营久,怎可能钻不了漏洞?
汤贵妃怀孕期间,汤诚为避免意外,安排人严守鸾凤宫,也令汤贵妃轻易不要宫。
是以,汤贵妃孕期很少活动,虽严格遵守太医嘱咐,胎儿并不算太大,她还是有些难产。
四月廿五申时发动,到了廿六午后才诞下皇嗣。
楼秉到消息,贵妃生了一个皇。
汤诚到消息,贵妃生了一个女婴。
汤诚早已让人准备好刚生的男婴,偷偷送往宫中。
若是禁卫军依旧由他掌控,他完全可以光明正大地换掉皇嗣。
“皇”诞生日,京城上空乌云滚滚,雷电轰鸣。
虽是巧合,却让人心里沉甸甸的。
可不就是天生异象吗?
楼秉接过襁褓中的孩,神情慈祥,眼底却冰冷至极。
虽然先帝留下的暗桩无力与汤诚抗衡,些暗桩搜集传递情报的本事还是相当大的。
他已知汤氏诞下的是女婴。
外面的雨下格外大。
楼秉将婴儿交给宫人,吩咐内侍:“朕喜麟儿,欲与百官同乐,传令下去,召百官入宫饮宴。”
“遵旨!”
汤诚接到诏令,眉头一紧,问军师:“楼秉时候召百官入宫,是要做什?”
军师道:“必非善举,将军不不防。”
“难道他想借禁卫军,将我困在宫中,趁机害我?”
军师摇首叹道:“应该不是。”
不管怎,个宫还是进的。
来也怪,百官进宫前,雨还在下着,他们全都进了宫,于大殿内外陈列候时,竟云销雨霁、天光放晴。
金色的阳光洒满大地。
殿前的白玉阶反射着耀眼的光辉。
楼秉端坐广德殿上,俯瞰文武百官,吩咐内侍:“宣旨。”
百官心中陡生不安。
宣旨?宣什旨?!
是立后的旨还是立太的旨?
汤诚厉目逼视内侍。
内侍心惊肉跳,到底忠于皇室,还是选择高声宣读来。
圣旨大意下:
朕因代受过,大限将至,已然时日无多。
朕最放心不下的有个,一个是江山稷,一个是刚刚诞下的孩。
因此,朕遗愿有二,一是江山稳固,二是骨肉平安。
然朕乃天,尚且不能与辅国大将军争锋,更何况孱弱稚?朕思来想去,唯有一人能够胜任。
东安王楼喻贤明持重,仁厚勤敏,德才兼备,云雨施,必能克承大统。
朕诚请东安王即皇帝位,保我大盛山河无恙,万民无忧!
个诏实在怪异很。
传位就传位,为何要诚请?
谁不想当皇帝?
就在时,汤诚手握剑柄,直直盯着楼秉,突然高声打断内侍的宣读:
“陛下不传亲,却传位于东安王,是何用意?”
他的气焰已经嚣张到斯地步了。
众人瞬间明了皇帝的意思。
为何低声下气地诚请?因为汤诚“克”楼氏人的命啊!
现在个情况,传位给谁,谁就是汤诚的眼中钉肉中刺,一个不小心,或许就丢了性命。
想保江山,想当皇帝,势必要付极大的代价。
楼秉直面汤诚的质问,只淡淡问道:“你因何愤怒?”
汤诚望着座上的楼秉,再也无法容忍自成日仰着脑袋看人。
“陛下,此诏无效。”
话一,殿内瞬间惊惶无措。
终于要开始了吗!
楼秉平静无波的声音响起:“朕已令人持诏于城楼上宣读。”
于皇城城楼宣读诏,是大盛礼制,宣诏礼成后,再由礼部誊写多份,通过驿道分送各地。
叫布告天下,咸使闻之。
一经布告,将很难再改。
汤诚不由哈哈大笑起来。
“即便是宣了诏何?驿使永远也不了京城,各地州府不可能接到诏。”
楼秉怎会此天真!
却听楼秉一声喝令:“来人!汤诚抗旨不遵,意图谋反,将他拿下!”
话音刚落,殿外的禁卫军立刻冲进殿内。
汤诚早有打算。
他大步踏上台阶,拔剑而,在众人尚未回神之际,将楼秉扣住,剑刃横在楼秉的脖颈处。
“我看谁敢动!”
事已至此,没必要再藏着掖着了。
只要杀了楼秉,只要诏令未京城,他就立于不败之地!
若无诏令,藩王不擅自入京!
有皇帝在手,些禁卫军必定投鼠忌器,不敢擅动!
殿内群臣悚然变色。
即便是汤党,也不由眼前荒诞的场面吓差点窒息。
禁卫军将广德殿围住,纷纷张弓对上汤诚。
汤诚劫持楼秉,禁卫军确实不敢担上杀害皇帝的罪名。
汤诚意洋洋道:“楼秉啊楼秉,你就算做了些有什用?宫外是我的人,京城外还是我的人,真以为些禁卫军能够拦住我?”
楼秉幽幽道:“朕没想拦住你,朕可以跟你同归于尽啊。”
反正他本来就要死了。
汤诚闻言,心道不妙。
楼秉竟此决绝!
他立刻高声大喊:“都给我退殿外!否则,别怪我的剑不长眼!”
楼秉则道:“朕命尔即刻射杀汤诚!”
广德殿外,谢策领兵站在阶上,与楼秉遥遥对望,极轻微地点了点头。
贵妃诞那日,宫中混乱一片。
他汤诚能浑水摸鱼,楼秉自然也能。
今日一切,不过是蒙蔽汤诚的假象。
他早已派人将玉玺藏了起来,并携诏离开京城。
没有玉玺,汤诚根本无法矫诏抑或是伪造遗诏。
他提拔谢策担任禁卫军统领,看中的不是他的能力,而是他谢家的忠诚。
谢策成为统领,便可趁混乱之机,大开方便之门,将诏玉玺都移宫去。
在皇帝的命令下,谢策指挥弓箭手拉满弓弦,对准汤诚。
汤诚下真的有点慌了。
继续僵持下去,他恐怕真的要跟楼秉同归于尽!
他心念急转,剑刃在楼秉脖上割一道伤口,血线瞬间涌。
“快让开!否则我立刻杀了他!”
眼见禁卫军不敢再动,汤诚便拖着楼秉一点一点来到殿外。
殿内一众武将也跟着一起殿。
他们都是汤诚的亲信,若非手无兵刃,早就与禁卫军缠斗在一起了。
汤诚就借用楼秉的性命,在一众武将的护卫下,迅速冲向某一处宫门。
短短数月,谢策根本不可能完全掌控禁卫军,禁卫军里还有汤诚的暗桩。
道宫门的守卫中,就有汤诚的人。
他既然敢入宫,自然做好了准备。
不仅此,鸾凤宫内外侍从也都听命于他。
渐渐地,汤诚的拥趸越来越多。
他们死死拖住谢策人的脚步,让汤诚以逃宫去!
众人目露惊惧。
皇城外都是汤诚的人马,汤诚逃去了,肯定会召集兵马攻打皇城!
禁卫军真能守住吗?
楼秉摸了摸脖上的伤口,不由捏紧了拳头,在心里唾弃自。
他还是不敢自杀。
若是方才他直接自戕,禁卫军便可以将汤诚就地正法。
他还是心存侥幸。
或许,皇城可以守住呢?
或许,他能到楼喻来呢?
在亲眼看到汤诚死之前,他舍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