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第 22 章(2/2)
京城外落雁山上,戚映竹又找到了时雨这个小坏蛋藏起来的东西。
起因是成姆妈每天进进出出,着他们家那个曾被树枝压塌过厢房,怎么,成姆妈心里怎么不安。成姆妈现在猜那个厢房屋顶应该是被女郎那个叫“时雨”江湖朋友补好了,但成姆妈心里嘀咕,不太信任那个毛都没长齐臭小子。
这两日戚映竹的身体着好些了,成姆妈就抽空,去山下请了木匠来,修葺一下他们家厢房屋顶。
外面兴土木,怕尘土让女郎咳嗽,寝舍门窗禁闭,戚映竹坐在屋内安静字画画,寥寥听到屋外成姆妈大嗓门吆喝。戚映竹因自己身体差而不能出门,心中略有歉意,是以她虽然在写字,却也一直侧耳聆听着外面的动静。
戚映竹听到姆妈扶着竹梯让人爬上去的声音,隔着窗,她声音细弱轻柔,如清潺溪流:“姆妈,一会儿把家中从滇地得到的‘女儿茶’泡给几个师傅尝一尝吧。”
几个干活师傅一听就知道这是好东西,当即热情起来:“女郎真是太客气了。女郎这般心善,日后会有福报的。”
成姆妈听到她这般大方,不由地心疼。她心里嘀咕女郎真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日后要找机会好好跟她说一说。但是戚映竹已经许出去话,成姆妈只好应了。
过一会儿,戚映竹听到外头的喧哗声。她不由放下书卷,披衣走到门前,听到外面人说着:“找到了找到了。”
“老妪,你们家屋顶上怎么有个木匣子?们该不会翻到你们家藏着什么传家宝吧?”
成姆妈奇怪:“什么?几个后生胡说——们家哪来的传家宝。”
那屋顶是时雨翻过,隔门倾听的戚映竹不觉心中一动。她心脏因此跳快了两下,被自己捂住,强行镇定下来。过了一会儿,成姆妈果然来敲门。戚映竹迫不及待地开门,就让人进来。
成姆妈才抬起手,手还没敲到门上。她无言地看一眼戚映竹,戚映竹睫毛闪烁,红着脸移开目光。
戚映竹:“是什么。”
她打开这个自己没有见过木匣,本以为会是时雨悄悄藏起来的一点儿零嘴、零花钱之类的。她心中揶揄,还想着拿这个回头调侃时雨。然而匣子一打开,尘土飞溅,戚映竹捂着帕子咳嗽两下,目光却凝住了。
一只雕着木兰花的木簪,一只竹蜻蜓,一个咧嘴笑泥人,还有咬了几口、已经变得硬邦邦的蜜饼。
她一下子便认出,那是时雨强迫带她下山看烟花的那一晚,时雨买她的小玩意儿。戚映竹既吃不下那么多蜜饼,又不能将时雨买她的东西带回去让成姆妈到。她将东西还时雨,而时雨——
戚映竹能想象到,他怎么偷偷摸摸地蹲在她家厢房上,认真地把他小木匣藏在那里。
成姆妈奇怪:“这是什么?”
戚映竹掩着砰砰心跳,从小玩意儿中,将那根简单木簪取了出来。她爱不释手地握在手中,成姆妈用警惕眼神她,戚映竹别过脸,小声:“怎么知道?姆妈你别看,又没本事爬上去藏木匣子。”
成姆妈:“是不是那个……”
戚映竹赶紧道:“也许是我们之前住在这里院子人,他东西藏在屋顶了。也许真是传家宝呢。姆妈,们把东西给人家放回去吧。”
成姆妈向戚映竹手中的簪子。
戚映竹低头咬唇,忽而偏过半张脸,杏眼闪动如银鱼戏湖:“喜欢这根簪子。放一柄好的簪子进去,这枚换下来好不好?簪子比这枚贵多了……”
成姆妈严肃:“女郎!”
戚映竹抿唇,握紧簪子。她鼓起勇气,娇嗔:“不管,就要这簪子!除非主人要跟换回去!”
她怕姆妈抢她簪子,说着话就紧张地往里舍跑了几步。戚映竹忽而在成姆妈面前表现出她女孩儿活泼青春的一面,成姆妈得呆住,又不禁噗嗤笑出声。
成姆妈提醒那跑进里舍去藏簪子女郎:“……下不为例!”
听到外面姆妈去妆奁翻她簪子了,里舍床榻上,戚映竹握着木簪,放心地躺下去。青帐垂地,她静静躺一会儿,忽然觉得无聊无趣。
——时雨会不会不回来了?
他是不是嫌她病弱,不想回来看她了?
他是真实存在过一场春夜之雨,并非她病得太厉害、产生幻觉,对不对?
--
沙漠中,秦随随火冒三丈来找时雨:“时雨,你干的好事!”
坐在沙丘上、懒洋洋地戴着兜帽遮阳的少年仰起脸,无辜地看着秦随随。
秦随随火冒三丈:“让你金光御,你不,跟人换了……这都是金光御的阴谋,你懂不懂?现在人逃跑了……这人多危险,你有在意过么?人家激你几句,你就要杀人……你是疯狗么!”
时雨漫不经心:“你们把他弄丢了啊?那再找回来就是。”
秦随随气得一个后仰,她身后跟来的长身玉立书生一样的青年,即步清源,笑着在小楼主后背上拍了两下:“消消气,消消气。”
时雨用兜帽拢住脸,说:“人又不是我弄丢的,你找我干嘛?”
秦随随本被步清源安抚下去,因他两句话又气得跳起来。少女张牙舞爪,但是时雨却神情恹恹,转了身不面对她:“别烦我,在想事情呢。”
秦随随“哟”一声,嘲笑他:“你还有事情要想啊?你那脑瓜,想得通么?别为难自己呀。”
时雨觑来一眼,与她对视一刻。时雨说:“你说,是不是应该回京城,去杀了央央?金光御说得对,软肋会害死自己。杀手不能有心软的时候。”
时雨自言自语,面无表情:“之前走错路了。要这个路掰回来。”
他心狠无情,让秦随随和步清源一时呆住,没有跟上他维。
迎着烈日躁风,黑衣少年站了起来,漠然压下了他心头的那一点儿迟疑:“不跟你们继续往塞外走了,要回京城杀央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