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 开恩科(2/2)

“有啊,当今皇上何等英明,当然有应对的办法了,听说正在整顿军纪,准备要从民间招纳贤人志士呢,而且,过了年,开春就要开场恩科,直接选拔人材充实海岸边防军的力量。”

这东来叔知道得还真多,不过,他的行贩生意做得不错,就是将山货倒到海边,再从海边进点山里缺的海干货到山里卖,从而赚取差价,所以他的信息量还是很大的。

也是过年了,他才有空老老实实在家里,和左近的乡邻分享下他平素得来的各种小道消息。看到大家钦慕的目光,他也感觉特别满足。

相对于文科举,武科举较为不受重视。历朝的武举时而被废,时而恢复。而武举出身的地位亦低于文科出身的进士。本朝武举各级考试,每三年举行一次,每科录取人数也有定额。但常科以外,还时常根据需要增设“恩科”,常额以外,也增加一点“恩额”。

这类“恩科”、“恩额”都由皇帝直接掌握。无非笼络人心,吸收更多的武勇人士为他效命。这次由于海防前线吃紧,所以皇上才动念增设恩科,否则,离下一次武举考试还有两年呢!

也正是因为有了武举考试的存在,所以民间才会有了象老钟武馆这样的武馆存在,武馆优秀的徒弟,往往就能以参加武举考试出仕,虽然出身不如文科举,但也是一条出路。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在场中的人,已经有人默默地把这条信息记在了心上。

聊完国家大事,村民们又聊起田间的农事,富贵叔道:

“明天就是立春了,看今晚的样子,明早怕也是会下霜的,春霜三晚透,烂田可种豆,明年会有个好年景啊!”

原来,这句谚语的意思是,下三个晚上的春霜,田间的杂草就会全死光了,和北方“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瑞雪兆丰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不过,今年初一看样子不会下雨了,往年初一下雨,拜年都湿滴滴的,可不方便了。”有村民道。

“初一下雨初二看,初三下雨透日半。如果初一不下雨,应该整个春节期间都不会下了。过了上元,那就得下雨了,不然春田就不好种了。”

靠天吃饭,一直是大夏国几百年来耕种沿袭方式,所以村民们十分关注气候的变化。国家大事离自已比较远,而气候变化,却关系到来年地里的收成。

象钟雷幼时那种极端大旱的年景虽然没有再出现,但至今也给村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或多或少都从长辈那里知道那段历史,所以无不祈求风调雨顺,才能阖家平安。

村民们来了又去,直到半夜方始散尽,说是围炉守岁,但其实现在也很少有人真正一直守到天亮的。所以,钟奶奶只是往炭炉里又加了几块上好的青木炭,确保炭炉能烧到次日早晨,便赶大家去睡觉了。

大年初一,还得往来拜年,睡太迟了明早就爬不起来了。因此,大家也就乖乖地睡去。

这一晚上,钟家绝大部份人都睡得很好,但钟武强一个人却是辗转反侧,想了很多,一直到鸡啼,才迷迷糊糊地闭上睁了大半夜的眼睛。

“啪啪啪”,一大早,钟灵是被鞭炮声炸响的,不知道哪家开了先河,接着,全村各处都陆续响起了鞭炮的燃放声,整个山村因为大年初一的到来而沸腾起来。

钟灵赶紧一“骨碌”地起床,哎,还得繁琐地穿新衣呢……

“姐姐,你今天好漂亮啊!”

钟灵今天身上穿着粉红绣花小毛皮袄,加上银色坎肩;头上挽着飞仙髻,簪上一枝银白珍珠匾簪,别无花朵;腰下系着银白色绣花绵裙,就连十只指甲,也用凤仙花染上清丽的淡粉色,整个人和平素的感觉大不一样。

看到打扮得涣然一新的钟灵,钟岳擦着迷糊的眼睛,顿时亮了。

“得了,你今天穿得也很秀气啊,象个书生了。”

钟岳今天穿的是一身青色的布袍,虽着他的长大和上学,已经不再梳童子髻了,一头浓密的乌发,改用一根木簪随意地束起,婴儿肥的小脸已经清减,蜕去了稚气,高挺的鼻梁,一双剑眉下杏眼向上微微一抬,让钟灵惊觉,小岳子已经隐隐露出少年的英姿了。

不知道为什么,看到这样的小岳子,钟灵却有点淡淡的失落。(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