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八 举贤,何须避亲(2/2)
其他有粮食的官府自然乐意,毕竟这样的便宜不是随随便便都能够占到的,而且这样也就提供了先例。
什么先例?借粮食的先例。
以前只要是有一个县遭灾了,那么其他的县就需要勒紧裤腰带过几年的日子。
因为俗话说的好,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他们如果不支援,那那天灾降临的县是他们的时候他们也就没有了被救援的粮食。
而现在的策略却是所有人都愿意的。
借粮官府认为自己既然借了粮食那就是债主了,那些粮食放在那里本来就只有一个作用,那就是积灰,能够去救了其他人的性命也是善事一桩,何况还有那利息可以取。
打下欠条的官府也是愿意的,虽然有些利息,但是能够解燃眉之急。而且这些地方平时风调雨顺时候的收成是十分不错的,所以也就没有什么压力了。
于是,这已经快要发酵到威胁朝廷的旱灾就这样被安乐公刘莽解决了。
他讨的封赏就是为自己去死的父亲讨的。
安国公啊,这分量是绝对足够的。
而后来,他举报了谢氏的谋反,问他要什么封赏,他也就让这追封的安国公变成了安乐公,而且是三世世袭,算来他是第二世,终究是能够庇护子孙的。(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