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完颜构登基定陶城 赵金奴说媒中军帐(1/2)
话说蔡京、王甫、李彦劫持百官与诸王到定陶城与高俅会合。
诸王、百官都蒙在鼓里,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只觉得心里面慌慌的。
蔡京会和高俅将宛亭之事,一股脑说出。高俅听了大惊失色,如今是要么死,要么反。
几人商量了一个时辰,最后将众将、百官、众王都邀到校场之内。校场中乌压压一大片三四百人。最低的也是五品官员,如此盛状,在京城外还是第一次见到。
高俅让心腹将领郭京派兵将校场团团围住。吴敏怒道:“高太尉,这是何意,如今此处都是朝廷的股肱之臣。如何像对待犯人一样对待我们。”
高俅道:“事发突然,各位同僚请见谅。”
众人听了一头雾水。此时太师蔡京带诸王走上点将台,众人又议论纷纷,不知道闹哪出?
蔡京道:“各位同仁,告诉大家一个不幸的消息。山东经略使张叔夜,带兵谋反。圣上不及提防,已经死于庞毅之手。圣上驾崩了!”
众大臣将领听了,如同五雷轰顶一般,僵在原地。有些忍不住就表演起来,另一些不知真假,驻足观望。诸王也是惊得不知所措。
蔡京抹了几滴老泪,继续道:“如今国家威望,最要紧的事情就是策立新君。众位同仁,有何意见?”
耿南仲道:“太师此言当真?张叔夜一向忠贞岂能做这样叛逆之事?”
蔡京道:“千真万确,连同后宫众皇亲一并都被庞毅所杀,老夫亲眼看到。”
御史陈过庭道:“太子尚在京师,如今之计应该速速回京,由太子定夺大计。”
蔡京道:“十几万大军尚在前线,如果崩坏,后果不堪设想。张叔夜必有同谋,或在京中,或许太子便是同谋。”
参政孙傅道:“等明日得到确切消息,再定夺不迟。何必急在这一日?”
高俅道:“如今应该速定大计,各位推诿迁延,是何意图?难道是张叔夜同谋?”
徐国长公主驸马潘毅乃是潘仁美之孙,为人刚直,有侠气。怒斥道:“高俅,圣上驾崩之事尚未明了,你等急立新君,意欲何为?”
郭京道:“潘驸马,你岂不是张叔夜同谋。”
潘毅正要继续说,郭京命将士直接抓了下去。众臣尽皆战栗,又不知真假,不敢言语。
蔡京道:“康王年少有为,老夫愿立康王为帝。诸位意下如何?”
汪伯彦道:“康王甚服众望,我等愿立他为帝。”
蔡京、高俅、李彦、王甫等人,首先下拜,高呼万岁。其他诸王、众臣被一起裹挟,纷纷下拜。
高俅又强令众臣,在劝进表上签名。潘毅不肯签名,被郭京派力士锤杀。
蔡京、高俅胁迫众臣定了帝位。便命令呼延绍、刘光世、李宗汤、韦扬隐、郭京五部迅速护送康王赵构及百官回京。蔡懋、郦琼、张孝纯三部攻打宛亭。只留徐和侯蒙、刘仲武两万人固守定陶。
又派人传檄诸州县,通知诸州县新君已立,并命诸州县速速进京勤王。
吴用得到消息大喜。留三万给卢俊义对定陶只围不攻。自己带领三万人去宛亭与关胜会合。
吴用来到宛亭,宛亭已经被蔡懋、郦琼、张孝纯围得严严实实。
吴用也不含糊,指挥兵马就对敌军进行攻击。关胜城中有梁山兵马两万,另外还有朝廷降兵一万多人。加上吴用所带三万人。都是百战精锐。郭京等乌合之众如何抵抗得住。
蔡懋被武松拦腰斩断。郦琼遇上王英、扈三娘,斗了三十回合,被绑了去了。张孝纯被哈兰生一个铜人砸成稀巴烂。
赵官儿亲自出马,安抚众人,投降者近两三万人,剩余都逃东京去了。赵官儿派赵金奴亲自带书信去招降侯蒙。侯蒙也开城投降,与卢俊义合兵一处,五万人一同开赴宛亭。一共汇集兵马十三万,准备开赴汴梁城。
最可怜是张叔夜,从各处抽调兵马,集合盖天锡、栾延芳各处兵马四万人,准备直捣梁山泊。走到半路,收到檄文,发现自己竟然成了杀害皇帝的叛逆。又接到庞毅的书信才知道了事情的前因后果。
方杰刚把兵马集合起来才发现,张叔夜竟然撤走了,整得一头雾水。
高俅众兵马返回汴梁城,立马就将定王以及留守府兵马经略翟进、翟兴两人收押起来。又向各州传檄说,梁山泊劫持了太上皇,各主不要轻信太上皇的书信。
吴用将众军开赴汴梁城下,汴梁城池坚固,一时竟无法下手。吴用没想到会如此顺利,故而也未带足攻城器械。两军便僵持在城下。吴用想让赵官儿劝降,赵官儿却怀疑吴用的动机,感觉吴用攻下汴梁便是自己的死期。
日日躲在侯蒙军马中不愿意与吴用相见。吴用也觉得特别尴尬。不知道如何界定这样的关系,自己若是甘心下跪,岂不是交出了权柄,到时候难保不会重蹈宋公明覆辙。但是如果自己一直这样避着赵官儿不见。自己“清君侧”的旗子就站不住了。到那时候,一样可能被众勤王军绞杀。
赵金奴却看出了其中的利害关系,也看出了梁山的起兵纲领并不是说说而已。如果想保住大宋的江山,必须要想个办法抓住梁山军马的忠心。
这日赵官儿又将自己关在侯蒙的中军帐中与逼着侯蒙、徐和和自己下棋。赵金奴走了进来。侯蒙、徐和两人见状就要退下。
赵金奴道:“两位大臣不必退下,我有一件事情要与众位商议一下。”
两人都很惊讶,但也都知道,赵官儿这个永庆公主比男儿都有主意。便站在原处,弓着身子等待吩咐。
赵金奴笑道:“两位大人不必这样拘束,我们如今也等于投了梁山泊。按照梁山泊的规矩来。”
赵官儿听了拍案怒道:“这却说的是什么话?什么叫朕投了他。哪有皇帝投反贼的道理。”
赵金奴揉着老爹的肩膀道:“可若不是这群反贼,老爹早就成了刀下之鬼。”
赵官儿无话可说。赵金奴又道:“如今大宋的梁山可是任由蔡京说了算。各地大臣都认为爹爹被吴用挟持了。如此下去,恐怕大宋都要姓蔡了。
爹爹你还不知道吧,蔡京将两个女儿都嫁给了赵构哥哥。赵构哥哥还封蔡京为齐王,高俅为豫王。当然还封了种师道秦王、童贯燕王、李纲晋王、杨温楚王、王禀吴王、王文德蜀王。这样下去,爹爹就成了孤家寡人了。”
赵官儿只是默默的推着棋子,心里面骂了一千遍蔡京老猪狗。
赵金奴道:“如今爹爹暂时能依靠的人只有吴用一个人。”
赵官儿道:“朕却如何用他,你不见他见了朕拜都不拜。不知道的还以为他是皇帝。我感觉他比奸臣还奸,迟早要了朕的脑袋。”
赵金奴道:“女儿看吴用不像那长的人,梁山上的宣传纲领,爹爹看了吗?”
赵官儿道:“那都是一派胡言?那怎么可能实现。纯粹是糊弄鬼,骗人!”
赵金奴道:“爹爹那是冤枉吴用了,你却没有真正了解过山东。侯大人是山东人,又在山东跟吴用交过手,你问问他。”
赵官儿便问侯蒙。侯蒙连忙道:“确实如公主所言,吴用在山东极力推行人人平等,发展工商,并不是说说而已。”
赵官儿沉默起来,赵金奴道:“爹爹觉得这样一个人会觊觎爹爹的皇位?”
赵官儿道:“知人知面不知心,他的队伍是他一手拉起来的,为什么维护我们大宋的天下。”
赵金奴道:“他需要我们大宋的旗帜归拢人心。确实他跟我们没有太多的联系,联合也就是互相利用。我们需要增加彼此的联系,让大宋朝廷与梁山成为一体。”
徐和好奇道:“公主有何办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