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晒盐与农作授权(1/2)
除了仇由国,剩下的就是廧咎如了。
原来的廧咎如占据了卫国的中牟、共邑、巩邑、百泉等地。虽说现在将他们赶入了山里,但还是没有斩草除根。
说起中牟这座城邑,其实也很搞笑。公元前659年,齐桓公才帮卫国筑的中牟城。当年冬天,赤狄便下山,便将其给攻陷了。
中牟这个位置确实重要,因为自邯郸到共邑几百里,中间只有这一座城池。
等到合适的时候,再命人去山里历练一下,顺便除掉廧咎如。那样,新国西边便没有赤狄的威胁了。
现在的历史发展,和原本历史的发展已经有了一些变化。应该是新国的出现,改变历史的进程了。
比如去年,即公元前654年。这一年,本来齐国会纠集几个国家去伐郑的,原因就是首止会盟上,郑国的逃盟之事。
但伐郑这件事,在前654年没有发生,齐侯确实纠集了几个国家,也组好了队,但走到宋国的边境,便解散了队伍,各自回家去了,白白吓了郑国一身冷汗。
那时候,新国刚和郑国交接完几个城池没多久,应该是宁之盟的消息散播了出去。
虽说盟约里有新国不结盟的条款,但联军也没有继续向郑国进攻,终究还是撤退了,具体是什么原因,木耒反正是不知道。
而后,去年各国的学子,也多数来自于这些国家。新国的力量,已经完全不是齐国能抗衡的了。
新国那种不结盟,不联姻的态度,也让众小国摸不着头脑,似乎新国只想和他们做生意,赚他们的钱。但是新国的东西又太好用,太吸引人,各国都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这几年新国没打算起大的战事,木耒也开始专心致志的搞起了机械发明和食盐。
春天多风,光照还算强烈,是晒盐的好时机。在冬天,木耒找了个昔日蚕馆的亲信。将一沓厚厚的资料交给他们,这上面记录的,是如何晒盐的工艺。
现在,大河口的城池修建完毕,木耒将其命名为天津。就在天津城的一侧,木耒想在那里进行食盐的晾晒。
木耒亲自教学,在邯郸外的一块土地上,亲手示范,教他们如何修建盐池,如何利用海水的潮汐来引水。
还给他们做了几套引水的工具,如何将所晒得的卤水,从低处引向高处。
为了帮助他们晒盐,还送给他们两万斤的水泥,用于修建最终的结晶池。
木耒并没有要求他们,在多长时间晒出多少盐,只是要求他们,今年能够掌握着晒盐的手艺便可以了。
晒盐是绝密,天津城有足够的士兵,去守卫着这些盐田,保证制盐之法不被齐国学了去。
除此之外,蹇叔还向木耒说了这么一件事。
“君上,近两年,新国之红薯、玉米、高粱等农作已推广至各城邑。这些高产农作,有些已被齐鲁等国引种而去,我们当如何是好?”
这种作物扩散出去,这是必然的,谁也阻止不了。他们现在只是少量被引种,等他们全国大面积推广种植的时候,怎么也是三五年之后的事情了。
但是有一点,这些高产的粮食作物,能够使人口快速的繁殖,能有效的缓解因粮食不足带来的增长缓慢。
这对新国来说并不是一个好事,因为这些国家的人口基数,要比新国大的多。人口增长的数量,也就比新国快的多。
若是纵其发展二三十年,会引起天下人口的暴增,战乱可能也就越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