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蘑菇减产(2/2)

红姑坦诚道:“去不去都这样了,这两年他妈态度也有所好转,也可能是看我挣钱一年比一年多吧,再不提离婚另娶的事儿了,反倒是我妈,没事总让我去做试管。”

科技日新月异,现在连农村老太太都知道试管婴儿了,陈秀丽不得不感慨,时代进步的真是太快了。

“试管其实也是个办法,就是你得遭罪,不到万不得已,还是别轻易尝试。”

红姑眼里闪过一抹黯然,她能和任何人据理力争,可就是坳不过自己的亲妈,既然来都来了,不如就去拜拜吧。

红姑在黄泥岗呆了三天,很快又返回大连。

红姑走后,每年九月本该下的雨,迟迟没有来。

不下雨,山上的蘑菇就不会大面积地出,就算有个别潮湿的地方,也是刚一冒头,就干了。

全厂上下都急得不行,却又没什么办法。工人们纷纷抬头问天,你咋这么不成全人?

不单是陈秀丽他们着急,农民也急了,一个多月不下雨,地干得不行,正在上层的苞米,叶子一天比一天黄,到了这个节骨眼,往回收,成熟度还不够,不收,苞米秧眼看着要死了。

到了9月下旬,气象部门,终于找到了一个合适的天气,放了数十枚降雨弹。很快雨点稀稀疏疏落了下来,又过了半个小时,雨点逐渐大了起来,以中雨之势下了几个小时。

几乎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

第二天,有空儿的村民挎着柳条筐进山采蘑菇,乘兴而来,败兴而归。就算是最有经验,平日里采蘑菇最厉害的高手,也在这一年遭遇了滑铁卢。

手再高,也架不住山上没蘑菇。

太平镇一直是新图县的蘑菇大镇,这边的情况不好,没被旱到的其他镇子情况也没有好太多。

村民们用最朴素的语言总结了一句话,今年老天爷不收蘑菇。

陈秀丽动用了能动的所有力量,堪堪只收上来去年的60%。

她和红姑打电话,“别说两头谈了,今年一家都不够。”

有道是物以稀为贵,得到蘑菇减产的消息,两边都加了价。陈秀丽,金美淑,还有红姑开了一个碰头会,因为欧盟的订单比较单一,只有大腿蘑,所以把四分之三的大腿蘑都给他们,剩下的四分之一留给岩井,而岩井还收其他品类的野生蘑菇,虽然大腿蘑数量低得惨不忍睹,但有其他品类充数,看着也还过得去。

这轮生产过去,陈秀丽专门给农大的教授去了电话,询问人工养殖野生菌的情况,得到的答复让陈秀丽很失望,到目前为止,长白山地区生长的野生菌还无法实现人工养殖,只能靠天吃饭。

陈秀丽却不想让加工厂只靠着一条腿吃饭,山野菜种植势头很好,现在的种植面积已经超过野生面积,野生菌既然不能实现人工种植,那么能不能出口已经实现人工种植的菌类呢?比如香菇,木耳。

木耳的事,金美淑的丈夫谭宝林最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