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这过小年的,你跑来找我干啥?(1/2)

“各位听众朋友们,晚上好!今天是1980年2月9号,农历腊月廿四,下面播送一条重要新闻……”

雪花片子飘飘洒洒,

陈大河听着十字路口的大喇叭里响起了那久违的新闻播报的调调,

笑着抬头望向对过。

百货大楼的灯已经亮堂堂的,

百货大楼前人来人往,

大包小裹的,脸上都笑开了花。

孩子们欢蹦乱跳的,

手里头攥着糖葫芦和鞭炮,

随着鞭炮时不时地响两声,

空气里淡淡的火药味儿飘进了鼻中。

路边儿卖对联的、卖灯笼的、卖年画的,

叫卖声一浪高过一浪,

年味儿浓得化不开。

陈大河瞅着这热闹劲儿,

心里头有些感慨多少年没感受过这么浓的年味儿了。

记得前辈子生活条件是好了,

可那股子年味儿却越来越淡。

如今这80年代的年味儿,那叫一个足。

一到腊月,

家家户户就开始忙活起来,

蒸馒头、炸丸子、炖肉,那气氛,

那叫一个热闹。

到了二十一世纪,

年味儿好像成了奢侈品。

人们忙于工作,

年货都是网上买,

新衣服随时都能穿。

对联都是印刷的,连鞭炮声都少了。

大家都躲在家里盯着手机,

抢红包成了过年的新习俗,

那份热络和亲近,却像是被屏幕隔开了。

陈大河摇了摇头,

这时候虽然穷,但心里头暖和。

过年是一家子人围坐在炕上,

吃着自家做的饭菜,

看着黑白电视里的春晚,

那笑声是从心底里发出来的。

未来呢,

未来的生活水平是提高了,

可人心却远了,连过年的气氛都变得冷清。

或许,

这个时代才是真正的年味儿吧,

简单、纯粹、温暖。

雪花片子落在肩头,

伸手轻轻地掸了掸。

陈大河时不时地往百货大楼门口那边瞅,

巴望着能看到那个熟悉的身影。

一个卖糖葫芦的老哥扛着糖葫芦棍走了过去,

棍头挂着的红灯笼在风里头晃晃悠悠的。

陈大河借着红光一瞅,

百货大楼门口出现了个熟悉的身影:

“赵明艳!赵明艳!”

陈大河的声音穿过喧嚣的人群,

清晰地传到了赵明艳的耳中。

赵明艳闻声惊讶地抬头四下张望,

终于在对面的昏黄路灯下找到了陈大河的身影。

赵明艳眼中闪过一丝惊喜,

随即扬起手臂用力地向陈大河挥舞着。

周围的人流如织,

鞭炮声、孩子们的欢笑声、商贩的叫卖声交织在一起,

喧嚣之中,

两人隔着一条马路相望,

赵明艳的嘴角勾起了温柔的弧度,

眼睛弯成了月牙儿。

雪花依旧飘落,

轻轻飘在肩头,

陈大河觉得这一刻,

时间仿佛静止,

眼瞅着赵明艳的笑脸,

仿佛有种纯粹干净恋爱的感觉,

就像是最初的那种心动。

……

“陈大河,这过小年的,你不搁家陪媳妇儿孩子热炕头上暖暖和和的,跑这儿来找我吃饭,你就不怕你那口子知道了,给你灌一壶子老陈醋啊?”

国营饭店内,

陈大河闻言笑了笑:

“嗐,别提了,今天找你是有事的。”

说着,

弯腰从身边的袋子里小心翼翼地拿出一个照相机,递给了赵明艳:

“诺,送给你的,新年礼物!”

赵明艳瞅着陈大河递过来的照相机一愣,

狐疑地皱了皱眉头,

嘴巴微微张开,

想要说些什么,却一时语塞。

“陈大河,你这是唱的哪一出啊?”

片刻后,

赵明艳用手指轻轻弹了弹照相机的壳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