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掉馅饼(2/2)
昨天请二大妈带着陈奶奶去了澡堂清洗了一番。今天老太太换上了一身青蓝色新衣服,自己慢慢溜达出来了。
板爷车拉着,两人陪着老太太回了家。
打开门开始老太太就一直说好。菜地?好。自己种自己吃。院子好,方方正正的。房间里摆设和景泰蓝的用品,雕花铜盆,还有那个已经回来的小剪子。
“挺好挺好,这一屋子家具都是好东西。老婆子以后要享福了。小鑫是个有能力的,会把这个家照顾好。奶奶和竹君给你添麻烦了,老婆子知道你是真心的。真好再也不用担心下雨下雪了,火炕也好就是废木材。”老太太是通透的,那股子在古老家具里面悠然自得,毫不惊讶的样子相当稳。
老太太知道李鑫哪里有笔墨纸砚,要了一些过去。竹君要遭罪了,大概是以前没有条件,如今陈奶奶来到李鑫家里,吃住都好,开始教养竹君,唉…竹君苦日子来了。
倒座房里有个地窖,城砖铺砌洋灰勾缝,相当干燥。冬天的菜窖在院子里,这里李鑫是要来存放粮食的。陈奶奶知道这个地窖用来存粮,拍手称是。这才是过日子的人想的,手中有粮远避饥荒。
一打眼,就到了初雪落地的时候。陈奶奶已经大好了,开始操持家务,尤其是看着靠墙码的整整齐齐挡住了月亮门的木材,很是欣慰笑得温暖。冬天不用担心寒冷了,真好啊!
放下手里扫雪工具。看看干净的院子很满意,两个孩子上学,每天中午不回来,晚上得做点好的让两个孩子吃饱。
菜地里的蔬菜秋收时已经收割变成干菜。这孩子还弄了四只鸡养着,地窖里放了大米,白面,玉米面,棒子面过一遍箩细的玉米面留下人吃,粗的糠皮棒子喂鸡。白菜土豆胡萝卜,青红萝卜,梨,苹果,甚至还有几个西瓜,都在院门边菜窖里。
萝卜干挂在游廊里,还有一口袋干枣。
“这才是好日子啊,这孩子真的很辛苦。”老太太搓搓手去厨房弄饭菜了。
暖暖的厨房餐厅,三口人坐在一起吃晚饭,昏黄的灯光下如此温馨。
“奶奶,明天早上我去买粮食。晚上可能出去弄点东西回来。”李鑫低声说着。
“怎么了。今年秋天开始你就很着急得总出去。有什么征兆吗?”奶奶人老见得太多苦难。
“奶奶,这两年冬天特别冷,年初开始的炼钢我就觉得不对劲,家里虽然出了一些废铁,我也觉得有问题。尤其是乡村开始吃集体饭,粮食消耗增加,小鸡小猪都宰了吃了。云南出现旱灾,那更是不可能出现的现象,我去图书馆看水文资料,天文站趁着参观学习我也看了资料。我猜测是灾害时代来临。往后几年都是灾年需要在家里储存大量粮食,以备几年的消耗。”李鑫皱着眉说道。
“是很冷,小鑫想的没错。不管是不是灾年,储存粮食是必须要做的。奶奶还有一些积蓄,你可以拿去换成钱购买粮食。”老太太点头认同。
“不用您的,够用。我看有什么就买什么,准备三五年的还有定量可买,今年毕业我就上班工作。”李鑫拒绝不用老人家的积蓄。
“不考大学了?”
“哥你学习那么好不考了?”
“不考了,高中毕业足够了。早点工作也有个进项,十七八了该挣钱养家了。竹君好好学习考个大学。”李鑫点头确认自己的想法,让竹君努力学习。
竹君没有说什么,就是点头不语。
“不读就不读吧,读那么多书没什么好处,总想着什么救国奉献。小鑫你早点工作也好,别去什么工厂企业,那不是好地方,固定死了,做什么都比工人强。”老太太难得说出这番高瞻远瞩的话。心有沟壑却是不露。这几年把竹君教导的越发像大家闺秀,琴棋书画,谈吐对人,礼仪仪表,站坐行用餐。
李鑫也是有能力的,弄了一整套餐具和不少的洋酒。让老太太直说乱花钱。
回民街上买牛羊肉,次数多了一嘴的维语还真难分真假,古兰经背的贼溜。也就造成了李鑫家里不缺肉类,当然真的去几次只有他自己知道。
时间久了不得不做一些改变,晚上几点回来的老太太和竹君都不知道,只知道今年冬天一直到春节李鑫都没消停。
倒座房地下密室已经让他装满了,面粉为主,加上稻米,密室里面放上柜子,腊肉肉干,各种可储存肉类,豆子,封上入口,算是完成了储备,计算得出三年到四年够吃了。不考虑存粮是陈梁的问题,地面木炭不是白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