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横渠四句震朝堂(1/2)
景皇赵勋托着病躯看着互相征伐的朝堂诸公,很想退休!
他乏了,要不是还要等到魏王从北境回来,他早就撂挑子不干了。
这并不是因为他后来修道才有这样的想法,而是从他登基为帝之前就有了这种想法。
先皇驾崩之前,将他按在了这个位置上,希望他能肃清朝堂上的弊端,开大景之中兴。
可惜他压根不想做皇帝,只想吟诗作对,做个逍遥的闲散王爷。
不由得他想起了前段时间在九公主那里看到的一首诗。
“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
这首诗写得很符合他现在的心境。
尤其是最后那句偷得浮生半日闲,更是他向往已久的生活。
可惜,生在帝王家,很多事不是他能左右的,就比如现在,宰相陈满楼已经亮出了獠牙,想要用整个北境将魏王钉死在耻辱柱上。
燕王赵拓,他的好三弟,自从来到上京之后就没闲着,明里暗里拜访了很多朝堂高官,他想做什么?
子不言父过,先皇临死前幡然醒悟,把大景的江山交到了赵勋手中,在有可能继承皇位的几个皇子中,只有赵勋最有可能将这个破碎的政局,以及处于风雨飘摇中的大景挽救回来。
魏王赵峥智慧和勇猛不缺,但是行事却雷厉风行,眼睛中容不得沙子,他要是那时候接手景国这个烂摊子,很可能让景国立马分崩离析。
燕王赵拓,一个自以为聪明,但实则就是一个跳梁小丑,不提也罢!
景国国祚三百年,内部已经滋生了诸多弊端,想要挽救改革,谈何容易。
俗话说堵不如疏,既然矛盾已经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那就提前将矛盾引爆,然后再行霹雳手段,如此方有一线可能。
只可惜景国不仅有内忧,还有外患。
蛮国扣关,让景国瞬间陷入到巨大的危机之中。
朝堂上,就在陈党以为赵勋整日里沉迷在炼丹修道之时,赵勋给正在整顿军务的魏王下了一道密旨。
常家满门被查抄,魏王有了足够的军费前往边关坐镇。
可惜陈党势大,边军中也早就暗布陈党一系的将领,使得边关形势急剧直下。
不得已,赵勋让赵公公传旨,以他对魏王的了解,断然不会答应议和。
后面事情的发展几乎在赵勋的意料之中。
魏王抗旨不遵,假传圣旨,瞬间转移了朝中的矛盾。
但是陈党虽然势大,不过他们也不敢将手伸向魏王那里,因为魏王可不是一个讲道理的人,他手中有兵权,要是看谁不顺眼,那是真敢上去把你剁了。
所以陈满楼等主和派只能一而再再而三逼迫赵勋下旨罢免魏王的军权,将其押解回京审判。
可笑的是,他们又没有人敢接替魏王镇守边关。
赵勋看着这些人就像是看待一群杂技团的猴子,虽然龇牙咧嘴,但是杀伤力不足。
就在赵勋走神的时候,突然底下乌泱泱跪倒了一大片人。
赵勋心里叹了口气,该来的还是来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