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 山西省——鹿姓、爨姓、四姓 河北省——耳姓、醋姓、揣姓(1/2)
鹿姓(lu)
起源:
鹿姓主要有两大起源。一是源自以邑名为姓,据《风俗通义》记载,周代卫国大夫食邑于五鹿(今河南省濮阳县东北),其后裔以邑名鹿为姓。二是源自南北朝时鲜卑族复姓所改,据《魏书·官氏志》记载,北魏代北有三字姓阿鹿桓姓,随魏孝文帝进入中原后改为鹿姓。此外,蒙古族历来有“犬鹿成族”的历史传说,其后裔子孙中有以其为姓氏者,汉化单姓为鹿氏;满族布希氏,是东真国国主蒲鲜·万奴的后裔,满语为busi hala,意为“去毛的狍皮、鹿皮”,冠汉姓为鹿氏等。
变迁与分布:
鹿姓的记载最早见于东汉《风俗通·姓氏篇》。明朝洪洞大槐树移民鹿氏始祖为平阳府、洪洞县、赵城县等籍人氏,明初奉旨在洪洞大槐树集中迁往异地,至清末其后裔分布于河南、山东、河北、陕西、甘肃、安徽、江苏、湖北、湖南、辽宁、山西等地。如今,鹿姓主要分布在安徽、山东、河北等地。
爨姓(cuàn)
起源:
爨姓是颛顼的后裔。爨族始显于蜀汉时期,强盛于晋朝,直至唐朝天宝年间,前后大约辉煌了有五百年之久,承古滇文化,传大理文化,创造了闻名于世的璀璨爨文化。
变迁与分布:
爨族曾控制南中地区,包括现在的云南全境和贵州西部、四川南部和越南北部地区。关于爨姓的现代分布和变迁,可能因历史原因和人口流动而有所变化,具体分布情况可能需查阅相关地方志或族谱资料。
四姓(si)
起源:
四姓在古代中国往往指代那些地位显赫、世代簪缨的家族。自汉以来,历代多有以四个名门贵族的姓氏合称为四姓的。在南北朝时期,四姓制度盛行,士族阶层以郡望或官位显赫程度被划分为甲、乙、丙、丁四等,这些家族被尊称为“四姓”,其地位尊贵,世代传承。
变迁与分布:
四姓作为贵族阶层的代称,在历史变迁中逐渐融入了更广泛的社会阶层。现代意义上的“四姓”已不再特指某个具体的贵族家族,而是成为了一个泛指名门贵族的词汇。因此,其具体的分布和变迁情况难以一概而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