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光和六年(183年) 11月(3)(2/2)
齐润吃了一惊,赵弘拔剑他倒是不怕,吃惊的是小坤道居然肯来护着自己。
张角站起身来,示意赵弘退下,他盯着齐润看了一会,点了点头道:“川岳小友所言不错,我等背后确实有世家党人助力。”然后又对齐润说:“那请问小友为何说我等之事必不成?岂不知陈胜、吴广于大泽乡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遂使强秦二世而亡,方才有了现在大汉这近四百年的基业。”
“是,请问大贤良师,霸王项籍,是何出身?”
“楚国宿将项燕之后。”
“楚国贵族之后。”齐润补充道,然后他伸出右手张开五指,一一指给张角说道:“秦末呼应陈胜起事的人中,魏豹,魏国贵族、韩成,韩国宗室、司马卬,赵国旧将、赵歇,赵国贵族、共敖,楚国贵族、田荣,齐国宗室。”
“就是本朝太祖刘邦,虽传是起自亭长,但其本身也是魏国勋贵之后,其曾祖父,在魏国曾官至大夫。”齐润在堂下且踱且说道:“若没有这些各地的六国旧勋随之蜂起,谅陈胜、吴广区区九百戍卒,焉能搅动秦地三十六郡之变?”
“秦末之时,六国余泽犹在,六国虽灭,但这些六国之余在当时依旧有很大的能量,而陈胜、吴广不过是个引子,后面秦朝的覆亡,以及刘邦的崛起,其实都有他们的力量在后面推助,最后大汉建立时,上位的也是大量的六国旧勋原贵,而平民出身的陈胜、吴广,振臂一呼后首当其冲地早早地就被讨灭。”
“你的意思是我们就像陈胜、吴广?”卜己失声说道。
“如果那样,尚有一线生机。”齐润看着他,笑着摇了摇头。
“是因为唐周吧。”张角苦笑着问道。
“是唐周。”
“你们对唐周疑虑已生却又不加控制,是不是觉得区区宦官,手上没有多少兵权,就算知道你们要起事也无能为力?毕竟你们背靠着的可是各地的世家豪族,我想,肯定有人给你们吃了安心丸,告诉你们一切尽在掌握,而你们只需要安心按计划行事即可。”
齐润笑道:“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到时候你们起事进逼于外,勋贵世家抗诏胁迫于内,逼天子尽杀十常侍,而后降诏赦太平道无罪,并尊为国教,朝堂之内奸佞尽除,朝堂之外士乐民安,皆,大,欢,喜。”
“他们是这么跟您说的吧?”齐润说到这里顿了顿,眼睛看着张角,然后摇了摇头说道:“您就没想过指使唐周去告首的其实就是他们么?渔阳的张纯都看得出来,打算等你们起事时背盟攻击你们而获得更大的利益,那些朝堂之上的名士贤人难道看不出这巨大的利益,也不会为这个利益所动吗?!”
张角闭上了眼,没有回答,看得出他也想到了这一点。
齐润长吐了一口气,缓缓说道:“唐周应该早已察觉到自己被怀疑了,但还迟迟没有行动,就是因为他上面的布局者认为如果现在挑明,你们仓促之间难以成势,他会等到你们临发未发的时候行动,这样他们的目的才能达到,而且还不会让你们难以辖制。”
“他们要借你们的势,打碎自己脖子上的枷锁。而且他们这次不单是想压制皇权,更想要……”
“兵权与自治。”张角接道,他睁开了眼,表情默然的点了点头,他知道齐润说的一点没错,如果唐周提前二三个月就行告发,那么就算快马传信通知各地提前举事,依旧会导致各方步骤不齐,很容易就会被各个击破,而且很多方对起义之事还未做好准备仍在瞻前顾后,如此一来或会直接导致一些方放弃起事,涿郡方的方主不就如是吗?那时必然声势不足,达不到士人想要的天下震动的效果,而如果提前个十几天,虽然还是会导致自己这边仓促起事,但其实各方步调会统一很多,大家心理上也能承受。
‘好算计!好毒啊!’想到这里,张角眉头深锁,他颓然的坐下,静静地看着齐润,仿佛齐润刚才那番话让他受到了巨大的打击,但他表情依旧平淡,只是好像突然老了很多。良久之后,他才问道:“那依小友所见?”
“放弃起事,逃吧。”齐润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