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应龙(三)(1/2)

南方地区遭受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大洪水,形成了一片绵延万里的泽国。这片土地地势平坦而低洼,虽然水不是很深,但积水面积广阔无边。河道纵横交错,由于长期淤积堵塞,导致水流无法顺畅流动。

面对如此困境,应龙展现出其神奇的能力。它用尾巴在地上画出了一条条清晰的线条,勾勒出了多条大河的河道轮廓。这些线条仿佛是一幅精美的地图,明确了水流的走向。

大禹挥舞着手中的避水剑,引领着汹涌的洪水顺着应龙所描绘的河道缓缓流淌。每一条河流都像是被赋予了生命一般,乖乖地听从大禹的指挥,有序地朝着南方的大海奔涌而去。

经过漫长的时间,洪水终于被成功疏导到了南方的大陆之外,进入了辽阔的海洋。大禹和应龙并没有满足于此,他们深知要彻底解决洪水问题还需要更多的努力。于是,他们一同登上天庭,请求得到一种名为“息壤”的神物。

息壤是一种神奇的土壤,具有无限生长的特性。大禹将息壤放置在河道的四周,那些原本细微如尘埃的息壤迅速生长起来,瞬间变成了一座座巍峨的高山。这些高山连绵起伏,宛如巨龙蜿蜒,延伸出去上千公里。它们成为了一道天然的防水屏障,有效地阻止了河水再次溢出河道,危害人间。

应龙的以尾画地加深了水道,让水流更加通畅;而息壤长成的高山则形成了坚固的防水屏障,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南方独特的疏水工程。这个工程不仅解决了当前的洪水危机,更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西边的大陆没有海,这意味着他们无法将洪水引导到大海里去。面对这样的困境,他们不得不寻找其他方法来应对洪水问题。在西方的土地上,还有一条巨龙在肆虐,它就是\相柳\。这条龙利用其独特的呼风唤雨能力,引发了洪水,给人间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此外,西方地区多是高耸入云的山峰,而相柳恰好盘踞在这些高山之上,使得人们无法登上山去躲避洪水的侵袭。因此,人族遭受了洪水泛滥的苦难。

面对如此严峻的局势,大禹和应龙决定首先解决相柳这个麻烦,然后再着手治理洪水。应龙经过一番努力,找到了相柳的栖息地,他利用雷电之力将其束缚起来。与此同时,大禹命令人们建造深井,用坚固的石头砌成井壁和四周,以确保井的稳定性。最后,他们使用寒铁锁链将相柳紧紧地锁住,让它的活动范围仅限于井底。通过这种方式,相柳再也无法兴风作浪,从而有效地遏制了洪水的泛滥。然后应龙飞上云端,将形成堰塞湖的水吸干,又将高山的山顶冻住,再吐出腹中湖水,将水以冰的形态冻在了高山之上。就这样大禹和应龙又解决了西面的水患。至此神州大地四周的水患全部得以解除。

大禹治水最终取得了胜利,而应龙则因为在治水过程中的巨大贡献而备受赞誉。他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英雄,其威望与日俱增。在每年的祭祀活动中,人族都会将应龙的牌位高高地供奉起来,以表达他们对这位伟大神灵的敬意。此外,当遇到长时间的干旱天气时,人们更是会举行盛大的仪式来祭拜应龙,祈求他能施展神通,降下甘霖滋润大地。

虽然神州各地的祭祀方式略有差异,但这些都是基于一个共同的心愿——希望应龙能够保佑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这种美好的愿望让应龙身上笼罩着一层淡淡的香火之气,这股气息承载着无数人的期盼和祝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