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昌河之南(1/2)
\昌河之南?\听到耶律瓦峤如此说,熊赳赳自然不知其意。
耶律瓦峤提醒道:\‘昌南’和china在读音上是不是很像啊?\
\‘昌南’、china……‘昌南’、china......\熊赳赳将这两个词反复念着,\咦!读音还真的有点像!\
耶律瓦峤继续侃侃而谈,\这本就是一个词!昌南是一个古地名,就在江西省的昌河南岸,宋朝时才被皇帝赐名为景德镇。\
\景德镇?\几个人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景德镇在古时曾以地理位置\昌南\命名,但为什么被西方人代指中国,他们还是不得而知。
\‘昌南镇’自古就是制瓷业的重地。曾几何时,它出产的瓷器被商人远销海外。那时欧洲人并不知道东方这个盛产瓷器的国家的名字,反而因为精美的瓷器知道了昌南这个地方,因此久而久之,便用‘昌南’指称这个国家,这也就是为什么这个词还指‘瓷器’这类物品。\
熊赳赳无言以对,急得抓耳挠腮。耶律瓦峤不容他狡辩,\你们也知道,以物品代指国家的情况并不是孤例,东方的另外一个国家,你们称其为日本,而英语系里则称Japan,本意为漆器。因为这个国家所制作的漆器曾经享誉全球,我这样解释你们明白了吗?因此,大多数国家称呼你们时,不要自以为自作多情地以为就是中国,其实只不过是一个易碎的瓷器罢了,哈哈哈......\
说到此,耶律瓦峤似乎胸中充满了快意,齐立昂和熊赳赳却面面相觑,被他的这番话堵得哑口无言。他们不是不知道china和Japan是国家名,也是器物名。只是从小到大一直熟视无睹,即使稍有疑惑也转瞬即逝,从未深入探究过。耶律瓦峤的这番讲解才让他们如梦初醒,但这种解释又让他们很是不甘,想要反驳却一时找不出理由。
\哦,对了,\耶律瓦峤突然话锋一转,\当然,还有一些国家也称中原之地为中国。\
两人的脸上终于也有了喜色,熊赳赳急切地说,\对嘛!我就知道有些国家还是有学识的,哪能都像西方人那样目光短浅,只知有瓷器而不知有中国。\
\嘿嘿嘿......\看到耶律瓦峤脸上的笑,熊赳赳一下有了一种不祥的预感,果然,只听他说道,\在东欧、中亚的很多国家,他们不会沿用英语中的代称,而是直接将这片中原大地称为中国,其发音也是直接音译过来的......\
\zhong、guo 中国。\熊赳赳学着外国人的发音,拼出了这两个字。
耶律瓦峤却坚定地回答道,\不,大错特错,而是称作khitan。\
\khitan?\熊赳赳还是不明白,但齐立昂已经了然,因为萧文雄在希瓦说过,当时只是觉得好玩儿。现在看来,那可不只是一个有趣的知识点,而是蕴含着一个巨大的理解错误。
果然耶律瓦峤骄傲地说,\是的,khitan就是契丹的音译,本意就是中央之国。\
他的话,彻底将熊赳赳给震蒙了,但他仍然嘴硬:\这些人更无知,只知道你们契丹,怎么不知道我们中国呢?\
\你们中国?是我们的中国!\耶律瓦峤轻蔑地说,\上数一百年之前,你们这些南人建立的历朝历代,可曾建立过中国这个朝代或者国家吗?自夏商周之后,你们在中原大地上先后建起了秦、汉、唐、宋、明等等政权,又有哪一个以中国为名的?只有我大辽以大中央之国为国号,我称祖上建立了中国,有什么错吗?况且我大中央之国雄踞大半个九州之地,要不是顾忌与你们南人同根同祖,怎么能让给你们半个大好河山?\
\等等......\齐立昂也听不明白了,\你说的南人可是建立宋朝的汉人赵氏一族?\
耶律瓦峤回答:\正是。\
齐立昂不解地问道,\契丹人是发源于东北辽河一带的鲜卑族后裔?怎么会与居于中原的汉族人同根同祖呢?\
\问得好!\耶律瓦峤谈兴更浓,\今天我就给你们好好上一课,让你们重新认识一下我宗族的显赫身世......\他忍不住笑了起来,\哈哈哈......,正所谓‘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你们只知我族是发端于辽河的东胡鲜卑族旁支,你们可知在上数几千年前,我们的始祖却是黄帝的子孙?\
\黄帝的子孙?\齐立昂疑惑地问道,\你们契丹怎么成了炎黄的子孙?\
\是的!\耶律瓦峤重重地点了点头,\一千年前,我契丹国文臣耶律俨编撰的《皇朝实录》中就阐明了我契丹乃黄帝之后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