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一心为国马隆(2/2)

马隆听闻皇帝的来意,心中感动不已,立刻跪地叩谢圣恩,表示愿再赴沙场,为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马隆迅速行动起来,召集旧部。

那些曾经与他并肩作战、生死与共的老兵们,听闻他重掌帅印,纷纷毫不犹豫地前来归队。

他们相互拥抱,眼中满是重逢的喜悦和对战斗的渴望。

很快,一支士气高昂、斗志昂扬的大军集结完毕,马隆率领他们奔赴边疆。

到达之后,马隆没有急于发起进攻。

他再次深入敌阵,仔细观察敌军的情况。

他发现敌军虽人数众多,但由于是联军,彼此之间的配合生疏,存在着诸多破绽。

马隆决定故技重施,先用偏箱车稳住阵脚,迷惑敌军。

然后,他派出一支训练有素的轻骑部队,迂回穿插至敌军联军结合薄弱之处,发起突袭。

一时间,敌军大乱,互相猜疑,以为内部出现了叛徒。

马隆看准时机,挥动令旗,全军出击。

战士们如潮水般冲向敌军,喊杀声震天动地。

经过一番艰苦卓绝的战斗,终于再次大破敌军,将他们赶出了边境。

战场上尸横遍野,马隆望着胜利的场景,心中感慨万千。

凯旋而归后,皇帝彻底打消了心中的疑虑,对马隆的信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他不仅恢复了马隆所有的兵权,还对他加封官职。

马隆成为了朝中威望极高的将领,备受众人敬仰。

许多年轻人慕名而来,希望能够跟随他学习军事谋略。

马隆也毫不吝啬,将自己的经验和智慧倾囊相授。

此后多年,在马隆的镇守之下,边境再也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战乱。

百姓们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田间地头充满了欢声笑语,集市上热闹非凡。

孩子们在街头巷尾玩耍,老人们聚在一起讲述着马隆的英勇事迹。

马隆之名也永载史册,成为了百姓口中的英雄,孩子们心中的榜样。

马隆年迈之后,身体逐渐衰弱,自觉精力大不如往昔。

每当夜晚,他躺在床上,听着窗外的风声,心中总是牵挂着边关的防务。

他担心自己一旦离世,边关防务无人能够像他一样精心打理。

于是,他拖着病体,艰难地书写奏折,上书皇帝,请求设立专门的军事学堂于边关要塞。

他在奏折中详细阐述了设立学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一来可以培养本地的优秀军事人才,让他们熟悉边疆的地理环境和敌军的作战特点;二来可以研究针对周边敌情的战略战术,为未来的战争做好充分的准备。

皇帝收到奏折后,被马隆的忧国忧民之心所感动,准奏,并任命马隆负责此事。

马隆接到圣旨后,不顾身体的疲惫,立刻投入到学堂的筹备工作中。

他亲自挑选经验丰富、武艺高强的教官,与他们一起制定详细的教程。

军事学堂开设后,吸引了众多有志青年投身其中。他们怀揣着报国之志,渴望在马隆的教导下,成为保家卫国的栋梁之才。

几年间,学堂就培育出一批批出色的年轻军官。

这些年轻军官带着马隆传授的智慧和勇气,驻守在各个关隘,成为了边疆的钢铁防线。

马隆临终之际,面色苍白,但眼神依然坚定。

他把弟子们叫到床前,看着这些朝气蓬勃的面孔,心中充满了欣慰和期待。

他用微弱的声音叮嘱众人要忠诚于国,爱护百姓,为了国家的安宁和人民的幸福,不惜牺牲一切。

他的声音虽然微弱,但每一个字都重重地敲在弟子们的心上。

他深信自己一手创办的军事学堂能持续为国家输送军事栋梁,守护这片土地的和平与繁荣。

随着这位传奇将领的逝去,举国悲痛。

百姓们自发地为他举行悼念活动,街头巷尾弥漫着悲伤的气氛。

灵柩经过之处,人们纷纷跪地相送,哭声震天。

但他留下的军事力量依然牢牢守卫着边疆,人们永远铭记马隆一生的功绩。

他的英勇事迹成为后世军人敬仰的典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为国效力,为了国家的尊严和人民的幸福,奋勇前行。

数年后,周边小国见中原王朝繁荣昌盛,心生嫉妒和觊觎。

其中有一小国蠢蠢欲动,但看到边境防御森严,那些年轻军官严阵以待,又犹豫起来。

此时,该国的奸臣想出一条毒计。他们暗中派人潜入中原,散布谣言,言说马隆所创军事学堂乃谋反之地,意图煽动民众的恐慌和不满,动摇人心。

一时之间,民间流言蜚语四起,人心惶惶。

皇帝得知后大怒,他在朝堂上拍案而起,龙颜震怒。

他本就生性多疑,此刻更是被愤怒冲昏了头脑,欲下令关闭军事学堂。

幸得几位老臣挺身而出,力谏皇帝。

他们言辞恳切,向皇帝陈述马隆的功绩和忠诚,以及军事学堂对国家边防的重要性。

皇帝听后,渐渐冷静下来,觉得此事尚有蹊跷,决定先派人调查清楚再做决断。

派去之人乃是当年跟随马隆征战的老将之子。

他深知马隆的为人和军事学堂的真实情况,接到任务后,立刻动身。

他不辞辛劳,深入调查,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终于,他发现了这背后竟是他国的阴谋。

消息传回朝堂,皇帝听后更加震怒,立刻下令出兵讨伐该国。

而此次出征的统帅便是马隆学堂中的得意门生。

他怀着对老师的敬意和对国家的忠诚,运用马隆传授的兵法,巧妙布局。

他深知兵不厌诈的道理,虚虚实实,让敌军摸不着头脑。

很快,敌军便陷入了混乱。

他看准时机,指挥大军发起总攻,一举击败了敌军。

经此一事,皇帝对军事学堂的重视程度更上一层楼,加大了投入和支持,使其不断发展壮大。

马隆的名字,再次被人们传颂。

他的军事理念也得以更好地传承下去,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仿佛马隆从未离去,他的精神一直活在每一个为国奋战的将士心中,激励着他们勇往直前,为了国家的安宁和荣耀,不惜流血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