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风雨同舟诸葛亮(1/2)
一日,诸葛亮正在田中劳作,忽闻一阵马蹄声由远及近。
抬头望去,只见一人器宇轩昂,身骑白马而来。
来者乃是刘备。
刘备翻身下马,恭敬地走向诸葛亮。
“久闻先生大名,如雷贯耳。
今汉室倾颓,奸臣当道,备欲伸大义于天下,然智术浅短,迄无所就。
久慕先生大才,恳请先生出山相助。”
刘备言辞恳切。
诸葛亮心中一动,他本就在等待明主。
但仍故作淡然道:
“吾不过一介村夫,何德何能,敢劳皇叔屈尊。”
刘备却不为所动,长跪于田埂之上。
诸葛亮见状,心中暗叹,此人果然诚意十足。
沉思片刻后说道:
“承蒙皇叔厚爱,亮愿效犬马之劳。”
刘备大喜过望,忙扶起诸葛亮。
自此,诸葛亮便跟随刘备踏上兴复汉室之路。
在之后的岁月里,他以卓越的智慧和谋略,一步步辅助刘备建立蜀汉政权,成为三国鼎立局面中的重要力量,而这一切,皆始于这南阳田间的相遇。
诸葛亮随刘备回到营帐之中,众人见刘备带回一年轻书生,多有轻视之色。
张飞更是直言:
“大哥,此白面书生,能有何用?”
刘备呵斥道:
“三弟莫要胡言,诸葛先生乃大贤之人。”
诸葛亮也不气恼,只是微微一笑。
几日后,曹操大军压境,刘备帐下人心惶惶。
诸葛亮却镇定自若,他登上高台观测天象,又仔细分析敌军军情。
而后召集诸将,展开地图,从容言道:
“如今曹操势大,但北方士兵不善水战,且远道而来疲敝不堪。
我军可先佯装败退至博望坡,设下伏兵。
待曹军追入,便可放火烧林。”
众将半信半疑,但刘备深信诸葛亮,令众将依计行事。
当曹军进入博望坡之时,只觉地势险要,前行艰难。
忽然四周火起,杀声震天。
曹军大乱,死伤无数。
经此一战,刘备军中将士对诸葛亮佩服得五体投地,张飞更是抱拳赔罪:“先生真乃神人也,俺老张之前多有冒犯,还请恕罪。”
诸葛亮摆摆手:“无妨,往后还有诸多战事需诸位齐心协力。”
此后,诸葛亮又献妙计。
他深知东吴孙权亦欲抗曹,于是建议刘备联吴抗曹。
刘备欣然应允,遂派诸葛亮出使东吴。
诸葛亮来到东吴,舌战群儒,尽显非凡口才与卓绝见识。
东吴大都督周瑜本就忌惮刘备势力渐强,但诸葛亮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剖析利弊,终使周瑜同意联盟。
赤壁之战前夕,诸葛亮巧借东风。
那日江上狂风大作,火势借助风势迅速蔓延向曹军战船。
一时间曹军大败,曹操狼狈逃窜。
此役过后,刘备依诸葛亮之计,趁势夺取荆州之地,站稳脚跟。
随后又西进益州。
一路上,诸葛亮调兵遣将,克服重重困难。
无论是智破蜀中名将,还是安抚当地百姓,他都处理得恰到好处。
终于,刘备成功占据益州,自此拥有了广阔的土地和众多人口,蜀汉政权日益兴盛起来。
刘备称帝之后,任命诸葛亮为丞相。
诸葛亮感恩涕零,当即跪地高呼万岁,表示定当殚精竭虑辅佐陛下成就大业。
刘备卧于榻上,气息奄奄。
他拉着诸葛亮的手道:
“朕不听卿言,执意伐吴,如今兵败至此。
朕之子刘禅,生性懦弱,若其可为君则辅之,若不可,君可取而代之。”
诸葛亮大惊失色,涕泪横流:
“臣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辅佐幼主,万不敢有僭越之心。”
刘备驾崩后,诸葛亮总揽军政大权。
但刘禅身边却有宦官黄皓进谗言。
诸葛亮虽忙于北伐之事,仍时刻关注朝中局势。
他一边训练蜀军,准备再次出征曹魏;
一边暗中安排亲信制衡黄皓。
一日,诸葛亮夜观天象,发现星象有异,恐对蜀汉不利。
他决定加快北伐进程。
然而此次北伐途中,粮草运输频频受阻,后方传来消息说是黄皓勾结部分官员故意为之。
诸葛亮深知内部忧患不除,难以实现兴复汉室的大业。
但他又不愿轻易挑起内斗损耗国力,一时陷入两难境地,只能不断调整策略应对这复杂的局面。
然而,此时朝中却暗流涌动。
部分旧臣嫉妒诸葛亮权倾朝野,暗中谋划削弱其权势。
但诸葛亮一心为国,并未察觉。
诸葛亮提出北伐中原,以兴复汉室。
刘备之子刘禅虽生性懦弱,然也知此事重大,全权交由诸葛亮定夺。
诸葛亮亲率大军北上,一路势如破竹。
但曹魏早有防备,蜀军粮草运输困难。
关键时刻,诸葛亮发明木牛流马解决粮草问题。
可就在战事顺利推进之时,后方传来消息,刘禅听信小人谗言,怀疑诸葛亮拥兵自重。
诸葛亮痛心疾首,上书表明忠心。
好在刘禅最终醒悟,全力支持诸葛亮北伐。
诸葛亮继续征战,欲在有生之年实现先帝遗愿,恢复大汉昔日荣光。
诸葛亮率领蜀军继续北进,连连告捷,魏军节节败退。
但随着战线拉长,蜀军兵力渐疲。
而曹魏方面派出司马懿率大军前来抵挡。
司马懿深知诸葛亮劳师远征,利在速战。
于是坚守不出,蜀军多次挑战,魏军只是高挂免战牌。
诸葛亮心急如焚,一面派人回成都催要粮草,一面想方设法引诱魏军出战。
可此时,黄皓又在刘禅耳边吹风,称诸葛亮在外久久不归,恐有不轨之心。
刘禅心中又起疑虑,竟下令削减粮草供应。
前方将士得知消息,军心动摇。
诸葛亮无奈之下,只得撤军。
司马懿见状,率军追击。
诸葛亮设下空城之计,司马懿多疑,以为有诈,不敢进城,蜀军得以安全撤回汉中。
诸葛亮回朝之后,面见刘禅,呈上战果与魏军军情分析,并力陈黄皓祸国之害。
刘禅终于下定决心,将黄皓逐出宫廷。
诸葛亮重新整顿军备,准备下次北伐,发誓定要扫除奸佞,兴复汉室。
诸葛亮再次出征北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