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源远流长李典(2/2)
苏然整顿乘氏县的兵力,一边派人向曹操求援,一边亲自率军向钜野县进发。
行军途中,苏然设下疑兵之计,让敌方探子误传军情,以为苏然军人数众多。
待接近钜野县时,曹操派来的援军也已赶到。
苏然与曹军会合,商议战术。
他们趁着夜色悄悄包围了钜野县城。
第二日清晨,苏然率领先锋部队冲入城中,城内守军大乱。
薛兰、李封匆忙应战,怎奈苏然怀着满腔怒火,又有曹军相助,二人很快不敌。
苏然亲手斩杀薛兰、李封,悬首于城墙上。
之后,苏然继续留在乘氏县,守护这片土地。
而曹操有感于苏然的忠义勇敢,任命他为乘氏县令,并给予更多资源支持乘氏的发展。
乘氏在苏然的治理下日益繁荣,成为乱世之中一方乐土。
数年后,天下局势愈发分明,曹操的势力不断扩张。
苏然将乘氏治理得井井有条,不仅农业兴旺,而且军事力量也不容小觑。
一日,曹操下令召集各地守令商讨进一步统一大业之事。
苏然前往曹营。
营帐内,谋士武将云集。
曹操提出欲先取荆州之地,众将各抒己见。
苏然站出,分析利弊,认为荆州虽富庶但水网交错,不可贸然强攻,应先用计离间其内部势力。
曹操听后大为赞赏,便命苏然参与此次作战计划。
苏然领命后,暗中派遣细作潜入荆州散布谣言,挑起刘表与其手下将领间的矛盾。
同时,苏然又建议曹操佯装进攻南阳,吸引敌军主力。
果不其然,荆州军队中计,内部纷争不断且防御部署错乱。
曹操大军趁势而入,一举拿下荆州多座城池。
经此一战,苏然之名更盛,曹操愈加看重苏然,赏赐诸多财宝与土地。
苏然却只请求曹操能持续支持乘氏发展,而后带着荣耀回归乘氏,继续书写他的治世传奇。
苏然回乘氏不久,就听闻曹操与袁绍之间矛盾激化,终于爆发了衣带诏事件。
袁绍以正义之名起兵讨伐曹操,曹操自是不甘示弱,双方正式宣战。
曹操开始重新布局自己的势力范围,他不再认可由袁绍所任命的袁谭担任青州刺史之职,而是果断任命李整为青州刺史。
这一举动无疑是向袁绍公然挑衅。
苏然深知战争一起,乘氏必然受到波及。
他一边加紧陈氏的防御工事建设,一边训练士兵。
他知道曹操一旦战败,乘氏的安稳日子也就到头了。
此时,袁绍兵强马壮,麾下颜良、文丑等大将威名远扬。
曹操虽有雄才大略,但兵力相比略显单薄。
苏然心中忧虑,他决定再次前往曹营献计。
他向曹操提议,可联合刘备共同对抗袁绍,一来刘备素有贤名,二来刘备对袁绍也有所忌惮,必愿意合作。
曹操权衡利弊后,采纳了苏然的建议,派人前去联络刘备。
一场大战即将拉开帷幕。
刘备收到曹操的邀请后,欣然应允。
他深知唇亡齿寒的道理,若曹操败于袁绍之手,下一个目标便是自己。
于是刘备整顿兵马,往曹操阵营而来。
苏然得知刘备前来,便向曹操进言,可以先让刘备军打头阵试探袁绍军情。
曹操有些犹豫,毕竟刘备也是一方诸侯,如此安排恐生嫌隙。
但苏然分析道,刘备既已决心联盟,必定不会拒绝这一安排,而且此举可显示出曹操对他的信任,让他更加尽心作战。
曹操最终听从了苏然的话。
刘备领命之后,毫无怨言,率领部众向着袁绍大军进发。
袁绍见刘备前来,以为有机可乘,下令颜良出击。
刘备军奋力抵抗,虽处于下风,但成功摸清了袁绍军的一些战术特点,并将情报传递给曹操。
曹操据此调整战略,准备迎接袁绍的全面进攻,而苏然则在后方积极筹备粮草物资,确保这场大战能够顺利进行下去。
曹操与袁绍的大军终于正面交锋。
战场上喊杀声震天,双方将士奋勇拼杀。
曹操依据刘备传来的情报,巧妙地指挥军队应对袁绍的攻击。
李典负责押运粮草,一路小心翼翼。
然而,袁绍军中谋士许攸察觉到曹操粮草运输的重要性,派轻骑偷袭。
苏然早有防备,他暗中布置了一支伏兵。
当袁绍的轻骑来袭时,伏兵杀出,将来敌打得落花流水。
曹操这边士气大振,逐渐扭转战局。
袁绍见状,亲自督战,欲挽回颓势。
曹操则身先士卒,激励将士们勇往直前。
战斗进入白热化阶段,双方死伤无数。
关键时刻,曹操采用奇袭之计,派兵绕道袁绍侧翼发动猛攻。
袁绍军大乱,颜良、文丑在乱军中被杀。
袁绍大败,带着残兵败将狼狈逃窜。
此役过后,曹操论功行赏。
苏然因多次献计有功,被委以重任。
李典因保障粮草得力,得到曹操嘉奖。
刘备也因参与此战,巩固了与曹操的联盟关系,三国鼎立之势初现雏形。
李典在安民屯兵后,深知此地虽暂时安宁,但局势依然动荡。
一日,探马来报,说是附近常有流寇骚扰百姓。
李典听闻,决定出兵剿灭。
他带领麾下士兵,仔细勘察周边地形,发现一处山谷极为可疑。
于是设下埋伏,引流寇深入。
流寇不知是计,大摇大摆而来。
待其全部进入山谷,李典一声令下,伏兵尽出。
流寇惊慌失措,仓促应战。
但李典的士兵训练有素,很快就将流寇打得七零八落。
少数流寇跪地求饶,李典本欲严惩,但想到战乱之下民不聊生才致使这些人沦为流寇,便心生怜悯。
他挑选其中强壮者编入自己军中,其余人则警告一番后放走。
此事传扬开来,百姓对李典更加敬重,纷纷送来粮食衣物。
李典推辞不过,只取少许,余下皆分给贫苦之人。
此后,安民之地越发安定繁荣,成为曹操领地内少有的安乐之所。
不久之后,曹操再次召集众将商议大事。
原来曹操欲进一步扩大版图,目标指向荆州刘表。
李典听后心中一动,进言道:“主公,荆州地势复杂,刘表虽看似软弱,但手下不乏能人异士,且刘备如今暂居新野,此人素有大志,不可不防。”
曹操微微点头,却不以为意道:“吾大军所到之处,何愁不破。”
大军开拔向荆州进发,李典负责殿后及粮草安全。
途中遇到暴雨天气,道路泥泞难行。
李典担心粮草延迟影响战事,于是亲自指挥士兵冒雨修路推车。
好不容易赶到前线,却传来前方战事不利的消息。
原来是刘备联合东吴孙权,共抗曹操。
周瑜用计火烧赤壁,曹军战船大多被毁。
曹操败退之时,李典率部拼死抵抗追兵,保护曹操安全撤离。
曹操望着损失惨重的大军,感慨万分,对李典说道:“悔不听君言,致有此败。”
李典劝慰道:“主公不必气馁,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曹操握紧拳头,暗暗发誓定要东山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