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新野刘皇叔(2/2)
然而,益州之主刘璋并非等闲之辈,他老谋深算,早已察觉到刘备的野心,下令加强防备。
城墙上士兵林立,戒备森严。
刘备明白,要想攻克益州,必须智取,不能强攻。
他派出使者与刘璋交涉,言辞温和,试图寻找突破口。
那使者在城中穿梭,传递着双方的信息。
与此同时,孙权在江南的攻势也遇到了一些阻碍。
各地郡守纷纷抵抗,组织民团,凭借城池坚守。
使得孙权的军队进展缓慢,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无奈之下,孙权决定暂停进攻,转而稳固后方,调整战略。
此时,一个神秘人物出现,他名叫贾诩,智谋超群,宛如一只狡猾的狐狸。
贾诩投靠了孙权,为他出谋划策。
贾诩建议孙权与刘备联合,共同对付刘璋。
他认为,如此一来,不仅可以减轻双方的压力,还能乘机谋取益州。
孙权心动了,他那野心勃勃的目光中闪过一丝光芒,立刻派人与刘备联系,商议合作事宜。
刘备接到孙权的提议后,陷入了沉思。
他知道,与孙权合作有利有弊。
利在于可以增强实力,共同对抗刘璋;
弊在于孙权可能心怀叵测,日后恐生变故。
但眼下形势紧迫,或许这是唯一的选择。
刘备找来诸葛亮一同商议,诸葛亮手抚下巴,分析道:
“孙权此举,意在益州。若我们与其合作,恐日后会生变故。”
刘备思考片刻,眉头紧皱,说道:
“但如今形势对我方不利,若不联手,难取益州。
不如先答应孙权,待事成之后,再做打算。”
于是,刘备回信给孙权,表示愿意合作。
双方约定,由刘备率军攻打益州北部,孙权则从南部进军,形成夹击之势,犹如一把钳子,要将益州紧紧夹住。
就在刘备准备出兵之际,他收到了刘璋的一封信。
信中刘璋言辞恳切,表示愿与刘备结盟,共抗外敌。
刘备见状,心中暗喜,这更加坚定了他夺取益州的决心。
他决定先稳住刘璋,表面上友好相待,待时机成熟,再一举攻破成都。
刘备表面上答应了刘璋的请求,让使者带回了友好的答复。
暗中却加紧部署,调兵遣将。
他派遣关羽率领一部兵马镇守荆州,以防曹操来袭,自己则亲率大军向益州进发。
一路上,刘备军纪严明,对百姓秋毫无犯,赢得了民心。
百姓们箪食壶浆,欢迎刘备的军队。
另一边,孙权也按照约定,调集大军南下。
他任命周瑜为大都督,统领水师,战船在江面上破浪前行,浩浩荡荡地朝着益州开进。
益州城内,刘璋得知刘备和孙权联军来袭,心中大骇,犹如热锅上的蚂蚁,坐立不安。
他急忙召集众将商议对策,然而众人皆束手无策,面面相觑。
刘璋无奈之下,只得派出使者前往刘备军中求和。
刘备见刘璋派来使者求和,便假意应允,让使者回去转达刘璋,称自己愿意罢兵休战。
使者大喜过望,赶忙返回益州复命。
刘璋听后松了一口气,以为危机暂时解除了,放松了警惕。
然而,刘备并没有真正停止进攻的步伐。
他一面命令军队继续向前推进,一面暗中联络孙权,约定在益州城下会师。
不久,刘备的大军抵达益州城下,军旗飘扬,士兵们士气高昂。
与此同时,孙权的水师也顺利抵达,江面上战船如云。
面对刘备和孙权的联军,刘璋惊慌失措,脸色苍白。
他的军队士气低落,毫无斗志,犹如一盘散沙。
最终,刘璋不得不开城投降,刘备成功占领了益州。
刘备入城后,善待百姓,废除苛政,发放粮食。
并广纳贤才,让有才能的人都能有施展抱负的机会。
益州逐渐恢复生机,市场繁荣,百姓安居乐业。
此时,北方的曹操听闻刘备占据益州,深感危险,犹如芒刺在背。
他深知刘备的势力日益壮大,对自己构成了巨大的威胁。
于是,曹操决定再次南征,一场新的风暴即将来临。
刘备深知曹操实力强大,不可轻敌。
那是一只沉睡的猛虎,一旦醒来,必将凶猛无比。
于是,他与孙权商议联合抗曹之策,双方信使往来频繁,共同筹备军务。
在准备过程中,刘备意外地发现益州城中藏有一本神秘古籍,记载了一种绝世兵法。
他如获至宝,日夜研读,废寝忘食,希望能从中获取克敌制胜之道,为即将到来的大战做好充分的准备。
而曹操则在整顿兵马之后,率领大军南下,旌旗蔽日,马蹄声震耳欲聋,逼近益州。
一场惊心动魄的大战即将爆发,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谁也无法阻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