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不问是非苟曦(1/2)
苟曦生来便是一副刚正不阿的性子,那脊梁骨比钢铁还要硬几分。
纵使在司马冏的麾下备受重用,可他那双锐利的眼睛,却从不容沙子,尤其是对司马冏那些专权妄为的行径,更是满心的不耻。
那是一个阳光都显得有些慵懒的日子,司马冏却在殿堂之上,眉飞色舞地谋划着一场权力的游戏。
他欲大肆提拔亲信至尚书诸曹,全然不顾这些人的才能与品行,眼中只有亲疏远近的关系。
苟曦得知这一荒唐决定时,正在校场操练士兵。
他那紧蹙的眉头仿佛能拧出水来,当下便甩下手中令旗,怒目圆睁,带着满身的怒气,风风火火地径直闯入齐王殿内。
他的步伐坚定有力,衣袂在风中烈烈作响,仿佛携带着滚滚雷霆。
司马冏见苟曦未经通传就这般匆忙闯入,心中的不悦瞬间写在了脸上,那原本舒展的眉头紧紧地拧成了一个疙瘩,语气不善地问道:“左丞何事如此匆忙?莫不是这天要塌下来了?”
苟曦双手抱拳,恭恭敬敬地行了一礼,可话语中却满是刚直:“殿下,尚书诸曹乃是国之重器,关乎国家的根基命脉。任免之人当以贤能为准则,凭真本事担当重任。今闻殿下只论亲疏,不论贤愚,如此行事,恐怕会寒了天下士子之心,乱了朝纲法纪。”他的声音洪亮如钟,在空旷的殿内激荡回响,震得那梁上的灰尘都似乎瑟瑟发抖。
司马冏的脸色瞬间阴沉得如同暴雨来临前的天空,那双眼睛里几乎要喷出火来,怒喝道:“本王的决策,何时轮到你这小小左丞来指手画脚!”
苟曦毫无惧色,目光直直地迎着司马冏那几乎能杀人的眼神,分毫不让地说道:“臣既为督察诸曹之人,这便是臣的分内之事。若殿下执意如此,臣哪怕冒天下之大不韪,也定要将此事如实上报陛下,求一个公道!”他的眼神坚定无比,仿佛燃烧着正义的火焰。
司马冏深知苟曦向来说一不二的性子,若是真让此事传到皇帝耳中,自己必然落得个声名狼藉的下场。
思及此,他只得强咽下心头的怒火,脸上挤出一丝生硬的笑容,语气也勉强缓和下来:“左丞莫急,莫急,方才不过是本王的一句玩笑话罢了。本王岂会不知用人唯贤的道理?这不过是试探于你,看看你是否真的能坚守职责,公正无私。”
苟曦心下跟明镜似的,知晓这不过是司马冏的托词,但也明白此刻若继续强硬下去,只怕会适得其反。
于是他微微躬身,顺水推舟地说道:“殿下圣明,是臣一时心急,冒犯了殿下,还请殿下恕罪。”言罢,再次行礼,而后转身告退。
司马冏望着他离去的背影,眼神阴鸷得如同深不见底的寒潭。
他心中对苟曦的怨恨犹如毒草般疯狂滋长,暗暗发誓定要找机会除掉这个当众让自己下不来台的眼中钉。
不久之后,司马冏便暗中指使自己的心腹爪牙,如同见不得光的老鼠般四处活动,费尽心机地搜罗苟曦的把柄。
那些心怀叵测之人,绞尽脑汁地编织着各种莫须有的罪名,诬陷苟曦贪污军饷,中饱私囊。
皇帝本就生性多疑,加之被谗言所惑,未经详查便一道诏书将苟曦罢官。
苟曦在回乡的漫漫路途上,偶遇一位多年的旧友。
旧友得知他的遭遇后,气得暴跳如雷,拔剑而起,高声劝他起兵反抗这不公的待遇。
苟曦望着旧友那激愤的模样,缓缓摇了摇头,长叹一声道:“如今局势混沌不明,各方势力盘根错节。此时若轻举妄动,不仅会让亲者痛仇者快,更可能使天下陷入更深的战乱之中。我苟曦行得正坐得端,问心无愧。相信总有真相大白,昭雪冤屈的那一天。”他的目光坚定而深邃,仿佛能穿透眼前的重重迷雾,看到未来的曙光。
于是,苟曦心平气和地蛰居乡下。
他每日粗茶淡饭,身着粗布麻衣,亲自下田劳作,与乡邻们相处融洽。
但那颗忧国忧民的心从未有片刻的安宁。
田间劳作时,他望着脚下的土地,思考着如何能让国家繁荣昌盛,百姓安居乐业;夜晚仰望星空,他默默祈祷着正义早日降临,国家重回正轨。
数月之后,朝中局势风云突变,犹如一场狂暴的飓风席卷而来。
司马冏愈发骄纵跋扈,目中无人,行事愈发肆无忌惮。
他的种种恶行不仅引得百姓怨声载道,更是引起了其他王爷的强烈不满。
终于,长沙王司马乂忍无可忍,拍案而起,率领大军兴兵讨伐。
一时间,洛阳城内血雨腥风,喊杀声震天动地。
百姓们紧闭家门,躲在角落里瑟瑟发抖,祈祷着这场噩梦早日结束;官员们人心惶惶,如热锅上的蚂蚁,不知何去何从。
不少朝臣在这混乱不堪的局势中,犹如在黑暗中摸索的盲人突然看到了一丝曙光,纷纷想起了苟曦的清正廉明和赫赫战功。
他们不顾个人安危,纷纷向皇帝进谏,言辞恳切地诉说着苟曦的冤屈,恳请恢复他的官职。
皇帝在这动荡不安的局势中,也逐渐意识到自己之前的决策有误,对苟曦的处置过于草率。
心生愧疚之余,赶忙下旨召苟曦入朝。
苟曦接到圣旨的那一刻,眼中闪过一丝惊喜,但更多的是坚定和决绝。
他没有丝毫的犹豫,迅速收拾行囊,整顿行装,带着对国家的忠诚和一腔报国的热血,日夜兼程地赶赴京城。
此时的京城,宛如经历了一场浩劫的废墟,四处弥漫着绝望和恐惧的气息。
人心惶惶,百姓们饱受战乱之苦,早已是疲惫不堪。
苟曦进宫面圣后,皇帝望着眼前这位面容刚毅、目光坚定的臣子,当即任命他为平乱将军,将平复内乱的重任托付于他。
苟曦毫不犹豫地接过帅印,率领大军如同一股汹涌的洪流,冲向那混乱的战场。
他凭借着往昔丰富的作战经验和出色的谋略,调兵遣将,排兵布阵,一切都有条不紊。
战场上,他身先士卒,冲锋陷阵,那矫健的身姿和无畏的勇气让士兵们深受鼓舞,士气大振;
营帐中,他与将领们挑灯夜战,共商大计,不眠不休。
每一个决策都经过深思熟虑,每一个部署都力求万无一失。
很快,内乱得以平定。
京城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百姓们重新走出家门,脸上洋溢着劫后余生的喜悦。
皇帝龙颜大悦,在金碧辉煌的宫殿中,举行了一场盛大而隆重的庆功宴。
席间,歌舞升平,珍馐美馔琳琅满目。
皇帝不仅重重赏赐苟曦金银珠宝、绫罗绸缎,还赋予他整肃朝纲的重任。
苟曦大权在握,却并未被权力的美酒灌醉头脑。
面对曾经那些构陷自己的司马冏党羽,他并未选择睚眦必报,以怨报怨。
而是秉持着公正公平的原则,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一位官员。
他深知朝廷历经动荡,百废待兴,此时最需要的是团结一心,共同努力。
众人皆对苟曦的广阔胸怀和高尚品德感佩不已,纷纷称赞他为当世贤臣。
经此一事,苟曦在朝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成为了众人敬仰的对象。
他也将全部的精力投入到改革朝政弊端之中。
他废除了一些繁重苛刻的苛捐杂税,减轻了百姓的沉重负担;
大力整顿官场的贪污腐败之风,严惩那些中饱私囊、鱼肉百姓的贪官污吏;
同时,不拘一格地提拔了一批有真才实学、品行端正的官员。
在他的努力下,国家渐渐走出了阴霾,呈现出一片繁荣昌盛的景象。
田野里麦浪飘香,集市上热闹非凡,百姓们的脸上绽放出幸福的笑容。
然而,好景不长,苟曦的刚正不阿和雷厉风行的改革举措,触动了更多权贵的既得利益。
他们如同隐藏在黑暗中的恶狼,对苟曦恨之入骨,暗中勾结在一起,妄图再次将苟曦扳倒。
一天夜里,寒风如凄厉的哭号般呼啸着吹过苟曦的府邸。
他在书房中处理政务至深夜,正准备回房休息时,却收到一封匿名信。
信中的字迹歪歪扭扭,透着一股阴森诡异的气息,满是威胁与恐吓之词,警告他若再不收敛,必将性命不保。
苟曦看完信后,冷哼一声,将信揉成一团,随手扔在一旁的炭火盆中。
信纸瞬间化作灰烬,他的眼神中充满了不屑和蔑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