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丽丽在村里开办小学(1/2)

蒋耀先被用担架抬上了敞篷车,赵凯拥抱了丽丽,只在她耳边轻声说了一句:“打电话。”一行人就离开了村子。

躺在担架上的蒋耀先,手抚弄着胸前的挂饰,嘴角流露出坚毅。他不信有什么神灵,但他在心里祈祷,上天能保佑他和毓秀的女儿安全。可他也不能不怀疑,丽丽这样的努力是不是真的有意义。他希望自己到美国治疗,完成older公司的继承,会很快赶回来。

丽丽怀里抱着乌桑达尔,望着父亲和舅舅一行人远去,她努力克制着自己不让泪水流下来。想不到,父亲为了自己受伤,受屈辱。可她想:自己现在不可以退缩,退,能退到哪里去呢?

在非洲的偏僻乡村,妇女们默默地承受着命运的安排。她们的丈夫可以娶多位妻子,而她们却无权选择离开。这是个男尊女卑的社会,离婚对女人来说是一种奢望。令丽丽不解的是,这里的妻子们相互关系很好,没有什么隔阂,相处得像姐妹一样。就像乌娜和朱蒂 伊扎贝拉,她们总有的聊,可对自己却总是很疏远。

乌娜每天辛勤地劳作,照顾着家庭,她种玉米,取水,洗衣做饭,还要到宫殿里来做家务。每次她来都和朱蒂一起,或者会问丽丽朱蒂在不在。朱蒂现在住在茅草屋边新盖的房子里。岑浩给村里盖了几间房子,墙还是土坯的,但顶子是平的,上面扑了瓦楞板,里面有水源,可以洗澡。比起茅草房要好很多。

朱蒂毕竟有过大学生活的经历,对生活的要求也会高一些。乌娜总到她房里去,两人边做着手上的活计边聊天,似乎什么烦心事都没有。现在村里有三处井,都是清洁水源,岑浩说可以直接引用。乌达尔在岑浩的建议下,在井口砌了围栏,防止水被污染。于是不再是压水,而是用水桶往上提水。乌娜她们再不用去很远的地方取水了。

丽丽建议乌达尔让那些之前为宫殿取水的孩子们做第一批学生,乌达尔勉强同意了。

在非洲的贫困地区,孩子们的生活看似无拘无束,却是很艰辛的。不能用饥寒交迫来形容,因为饥饿是常态,但寒冷在这里是不会有的。这里没有秋冬季,所以人们不用为穿衣发愁。但到了密林里,气温也是反复无常的。曾经也有过放羊的孩子迷了路,走进原始森林,冻死在森林里面。

孩子们一般都生长在十几个兄弟姐妹的大家庭里,经常是十几个孩子躺在一个不到十平米的茅草屋里一起睡觉,简陋的房屋,很少的食物和不清洁的水源,使得很多孩子在很小的时候死于疾病。

由于家庭贫困,他们无法支付学费,往往与受教育无缘。乌达尔是明白这种状况的严重性的,但他觉得无能为力。

一回到这里,乌达尔跟在北大时与丽丽一起去跳舞,跟柳枝学京剧时的他判若两人,他自己似乎已经没有气力再做什么改变家乡面貌的事,也不相信丽丽能做出什么改变这里贫困落后现状的事。丽丽所见到的他的努力,就是娶妻生子,他对丽丽说过,他的儿子起码要比乌扎托多。

丽丽显得很无奈,对于婚姻她似乎改变不了什么,她的确感觉到乌达尔身上的变化,他跟其他非洲男人一样,用中国人的话讲就是“大男子主义”。他之前对丽丽那样地相敬如宾当然不是装出来的,但在这里那样的夫妻关系是不会被族人接受的。他必须像其他男人一样在自己的妻子面前显示出绝对的权威,丽丽的话他渐渐听不进去了,甚至也越发觉得丽丽和其他两个妻子不一样,没有她们那么顺从,总想着要干点什么。

开始,丽丽还对乌达尔说过,要他跟自己回北大,但后来丽丽自己都觉得这不可能了。再后来丽丽请老校长给乌达尔打电话,要他回内罗毕大学去上mbA课,但乌达尔竟然训斥了丽丽。

“我自己的事情我自己会安排,不要你来管。”乌达尔恶狠狠地对丽丽说道。

那天丽丽很震惊,她不记得乌达尔曾经这样跟自己说过话。

丽丽想起老爸跟自己说,要让蒋树读书,自己不能离开内罗毕大学。现在自己在村里办小学,老爸的这两个要求她都没做到。她现在的助手,就是杰伦。岑浩让她留在丽丽身边,还说有什么事情立刻给岑浩打电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