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家有喜事(上)(1/2)

在廖建国家坐了大概半个小时,强子就起身告辞,今天主要是给闺女买东西,一些小零碎估计还挺费功夫的。

“不用送了,到时候你们提前来,初五晚上当家饭我准备了粗粮细作,硬菜也不少,把阿娇跟外孙也带着。”

强子临出门的时候,再次叮嘱廖建国和老伴。

“放心吧,这事一准提前到,你叔现在就等着混吃混喝呢,对了,我上次回来,还特意给妞妞买了一副手镯,你顺便带回去!”

莲姨正说着,突然想起了一件事,就拉住强子。手镯是玉质,细腻温润,仿佛有白云流转在里边,一看就价值不菲,纵然强子不懂玉器,也估摸不便宜。

“这怎么好意思呢,让莲姨破费了!”

虽然觉得玉镯价值不菲,强子却没有客套,因为这是给妞妞的,有道是长辈辞不可辞,再说了他跟廖建国还真没啥客气的必要。

看强子将镯子盒子装进口袋,廖建国夫妻笑了:“你个臭小子是一点儿没边,嘴上说不好意思,手速却快如闪电,我都没看清呢,镯子就不见了,这是我跟你你姨去缅甸时买的,能换一辆不错的摩托车呢!”

“嘿嘿嘿……跟您这我就没必要客气了,那就这样子了,我先走了,咱们初五再见了。”

轻工业批发市场可以说囊括了老百姓所有的日常所需,小到日用百货,大到家用电器,简直无所不容。

之前给庞武禾结婚的时候,他和武娜娜来这里置办过许多小零碎,这次旁边的女人却换了一个人。

买完所需的东西后,已经是中午十二点多了,把所有东西塞进车里后,关小雅看了看腕表。

“哎吆,这都快一点了,怪不得肚子咕咕直叫呢,咱们去哪吃点东西吧?”

强子点头,突然想到复健路距离这里只有一站地,于是提议到复健路吃路边摊,然后在哪里买几身衣服,顺便给关小雅也买几身旗袍。

“为什么要给我买旗袍?”

关小雅笑眯眯的问道。

“这有啥为什么的,就是想买了,你的身材穿着旗袍应该跟漂亮吧!”

其实跟关小雅以前谈婚论嫁的时候,她说过自己喜欢旗袍的,像个人还想象过穿旗袍的样子。

另外武娜娜现在已经离世,送闺女的时候,强子打算让关小雅陪着自己去,哪样就像是一家人一样,两个孩子这些年对她就像是亲姑姑一样,不存在什么接不接纳的情况。

“你不说实话我就不买。”

关小雅佯装生气。

“我想让你跟我一起送妞妞,要不然就我一个外头长辈,现场情形难免有些悲凉呢!”

“那我算什么身份呢?”

“妞妞的姑姑不行吗?”

“有点勉强呢!”

“后妈咋样,好像不太妥当呢,对妞妞来说,我就是个继父,再来一个后妈的话,这孩子不是忒惨了点。”

说到这里关小雅没办法反驳了,送亲的父母,一个都不是亲生的,妞妞的情况可不是有点惨了吗?

“唉……这孩子命也是够苦的,还好你这个后爸待她很好呢,对了问你个事,你就打算给两套房子吗,对妞妞来说房子的价值似乎不大啊?”

妞妞婚后要是定居澳洲的话,国内的房子价值的确不大,没啥用处吗。

强子一边靠路边停车一边说道:“我给陪嫁一张银行卡,你说价值大不大。”

“呵呵……那就没问题了,你这个大款老爸怎么着也不能小气了。”

三十多年前,复健路就是一条从南到北的街道,现在早就扩建成了大型商贸街,原来的棚户区改造成了高档的商铺。

恐怕唯一没变的,就是那些蹬着三轮车沿街叫卖的小商小贩了。

似乎时代再怎么进步这些人都能一直存在,他们做着不起眼的工作,付出着辛勤的劳作,为城市的发展做着自己的贡献。

生活节奏加快,那些本科的大学生都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他们这些没什么文化的底层人,必须使出浑身解数,才能填饱一家人的肚子。

生活不易,为了不为孩子的奶粉、家人的医疗、父母的老去发愁,他们没黑没明,披星戴月的做着被人看不起的差事,承受着所有人的白眼。

城管嫌弃,路上的司机谩骂,就连他们服务的老板们都厌恶,但是他们已然无怨无悔,因为生活就是如此,想要以后的岁月静好,年轻时就必须负重前行。

看着路边的快餐三轮车,强子有点百感交集,以前的他,就是这些人当中的一员。

不过他赶上了好时候,那是个城市觉醒的时代,满大街都充满了机会,只要你肯吃苦,再加上那么一丝眼光、一丝坚持、一丝改变命运的心态,就有可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想啥呢,又想起了自己以前摆摊的事了吗?”

关小雅看着发呆的强子问道。

“时间过得真快,现在看到这些人,我练摊的光景,似乎就发生在昨天,它是那么的清晰,那一声声叫卖吆喝,总是在脑海里回荡。”

“想吃什么,你太容易陷进回忆里了,这是不是老了的征兆呢?”

“也许吧!”

强子说着走向一个卖杂肝汤的三轮车,这是一种西北的小吃,以牛羊的脏器烹煮而成,配上新鲜出炉的烧饼,价格便宜实惠,热量极高,是大多数出苦力人的最爱。

“小雅,你吃啥,我准备来这个?”

大多数女人不喜欢脏器的腥膻异味,所以喜欢它的大都是老爷们、糙汉子。

关小雅笑道:“嫂子以前是不是也爱吃这个?”

“为什么这么说?”

“她跟你性格很接近啊!”

关小雅这话倒是真的,有人说夫妻的性格会随着时间推移慢慢接近,也许其中的道理就是生活习惯驱使的。

“呵呵呵……最初她也不吃这玩意,直到有一次喝多了,在我的碗里尝了一次后,就开始接受它了,以前她总是会说这叫同甘共苦之类的话,其实就是我的习惯影响的,你要不要也试试,没你们想的那么大味道的。”

关小雅想了想点头:“那就试试吧,要不然你又说我不能跟你同甘共苦了。”

卖杂肝汤的是个六七十岁的回族大爷,手艺算不上多好,就是胜在量大,骨头汤也煮的够火候,小葱和香菜作为点睛之笔看着还凑合事。

“老哥哥,来两碗杂肝汤,不要羊肝,羊肚羊肺羊头双份,对了,羊血也要双份,别小气,该多少钱给多少钱,三个饼。”

强子说着在小凳子上坐下,拿过来桌子上的小塑料筐开始剥蒜,吃杂肝汤就着大蒜是关中糙汉子的习惯,就像是吃面不吃蒜味道减一半的道理,也可以有效压制羊膻味。

“得嘞,只要舍得钱,路边摊也能吃出优质杂肝汤的,老汉这烧饼可是一绝呢,要不要夹个腊牛肉试试。”

老头自卖自夸。

强子看了看他正在拿出来的烧饼,听声音就有脆响声,小茴香的香味弥漫,看着不似吹牛。

“来一个,切开。”

“好嘞!”

老头手脚麻利的剁好腊牛肉,又切了了尖椒放在里边,然后夹进切开的烧饼里,再用刀切成两半,放在一个竹篮里递给强子。

“嗯……这烧饼打的好,外皮焦香酥脆,内里喧软绵香,腊牛肉就一般般了。”

强子中肯的评价,老头正在汆烫羊杂和粉丝,听到强子的话笑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