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 水利建设与旱涝保收(1/2)

60 年代的农村,靠天吃饭依旧是常态,翠谷村虽然这些年各方面都有了发展,但每到旱季缺水灌溉,雨季又怕涝灾冲毁庄稼的问题,始终像两块大石头压在王大山心头。

他深知,想要村子的农业生产真正稳下来,水利建设是必须要攻克的难关。

这天清晨,天刚蒙蒙亮,王大山就把村里的几个有经验的老农和年轻力壮的后生们召集到了村头的打谷场上。

大家睡眼惺忪,但看着王大山一脸严肃的样子,都知道肯定是有大事要商量,瞬间清醒了不少。

王大山清了清嗓子,大声说道:“乡亲们啊,咱翠谷村这几年的变化大家都看得见,可这庄稼收成,还是得看老天爷的脸色呀。旱的时候,咱眼巴巴看着庄稼缺水打蔫儿;涝的时候,又只能看着水把地冲得乱七八糟。我琢磨着,咱们得修水利了,把水的事儿给解决了,咱以后才能真正做到旱涝保收啊。”

一位老农皱着眉头,吧嗒了一口旱烟,缓缓说道:“大山啊,修水利可不是个简单事儿啊,那得费多少人力物力,咱村这条件,能行吗?”

王大山目光坚定,看着大家说:“叔,我知道难,可再难也得干呐。咱要是不干,这庄稼就一直没个保障,咱这日子咋能过得踏实呢?咱可以先从小的水利工程做起,挖几条灌溉的沟渠,再修个小型的蓄水坝,把雨水存起来,慢慢用。”

年轻后生们听了,一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其中一个叫柱子的大声说:“大山叔,您就说咋干吧,我们都听您的,有力气咱就使出来呗。”

王大山笑了笑,拍了拍柱子的肩膀说:“好小子,有这劲头就行。咱这样,先分成几个小组,有经验的老农带着后生们,一组负责去勘察地形,看看这沟渠咋挖合适,水往哪儿引;一组去准备工具,像锄头、铲子啥的,可不能到时候干活了没家伙事儿;还有一组,跟着我去镇上打听打听,看看能不能申请点物资支持,毕竟咱这工程量也不小呢。”

说干就干,大家立刻分头行动起来。

王大山带着几个村民往镇上走去,一路上,大家心里都有些忐忑。

到了镇上的水利部门,王大山找到负责人,满脸诚恳地说:“领导啊,我们是翠谷村的,您也知道,我们村这农业生产一直受旱涝影响,收成不稳定啊。我们想自己修水利,可村里条件有限,您看看能不能给我们批点水泥、石料啥的,帮帮我们呀。”

负责人看着王大山他们,被他们的决心打动了,说道:“你们翠谷村这想法挺好,自力更生搞建设嘛。这样吧,我尽量给你们协调一些物资,不过数量可能有限,你们还得自己想办法克服困难啊。”

王大山连忙道谢:“太感谢您了,领导,有您这话,我们就更有干劲儿了,我们一定好好干,不辜负您的支持。”

回到村里,负责勘察地形的小组已经有了初步方案。

老农张大爷拿着图纸,对王大山说:“大山啊,我们看了,从村东头那片山坡下引水过来,沿着庄稼地挖几条沟渠,再在村西头那块洼地修个蓄水坝,正好能把雨水接住,这方案你看咋样?”

王大山仔细看着图纸,不时地点点头说:“张大爷,您这经验就是足啊,看着挺合理的。不过咱还得再实地多走走,看看有没有啥遗漏的地方,这水利工程可容不得半点马虎呀。”

准备工具的小组也把能用的锄头、铲子都收集齐了,还找村里的铁匠打了几把新的,虽然简陋,但也结实耐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