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人才培养与厂校联动(2/2)

一天,小李在研究一份农业机械的设计图纸时,发现了一个小问题,他有些犹豫地对赵老师说:“赵老师,我觉得这个传动装置的设计可能有些不太合理,这样会导致能量损耗较大。”

赵老师有些惊讶地看着小李,然后鼓励道:“小李,你能发现这个问题很不错。你说说你的想法。”

小李鼓起勇气说道:“我想是不是可以采用一种新型的传动结构,我在学校的研究资料里看到过类似的案例,这样可以提高传动效率,减少能量损耗。”

赵老师沉思片刻后说:“你的想法有一定的道理。我们可以一起研究一下这种新型传动结构的可行性。”

在厂校合作的科研项目方面,光明厂与高校共同承担了一项关于农业机械节能环保技术的研究。

高校的张教授带领着他的科研团队与光明厂的技术人员一起开展研究工作。

在一次项目研讨会上,张教授提出:“我们目前的研究方向是如何优化农业机械的发动机燃烧效率,降低尾气排放。我认为可以从燃料的喷射系统入手,采用更精准的电子控制技术,提高燃料的雾化效果。”

光明厂的技术人员小王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张教授,我们在实际生产中发现,单纯优化喷射系统可能效果有限。还需要考虑发动机的散热问题,因为高温会影响燃烧效率。我们是不是可以研发一种新型的散热材料和结构,配合喷射系统的优化,来达到更好的节能环保效果?”

张教授思考后点头说:“小王的建议很有建设性。我们可以将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看看能否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厂校合作在人才培养和科研项目上都取得了显着成果。

实习生们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和成长,部分表现优秀的学生毕业后直接留在了光明厂。

而科研项目也取得了重要突破,研发出了一种新型的节能环保农业机械发动机,在降低能耗和减少排放方面都有显着成效。

王大山看着这些成果,欣慰地对厂校合作的相关人员说:“通过与高校的合作,我们不仅培养了人才,还在技术创新上取得了新的进展。这将为光明厂的未来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我们要继续加强这种合作,让光明厂成为农业机械领域的人才摇篮和技术创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