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技术突破与人才培养(1/2)

随着对山区农机设备研发生产任务的圆满完成,王大山深刻意识到,要想在这个特殊的时代背景下真正推动农业机械的革新,必须在技术研发上取得实质性的突破。

他将目光聚焦在了农机的核心部件 —— 发动机上,决心要研发出一款更高效、更耐用且适应国内复杂农业环境的新型发动机。

王大山亲自带领技术团队投入到紧张的研发工作中。

在那个设备简陋、资料匮乏的年代,每一步前进都充满了艰辛。

技术部的办公室里,灯光常常彻夜通明,王大山和技术人员们围坐在破旧的办公桌前,反复研究着仅有的几张发动机设计图纸,激烈地讨论着每一个技术细节。

“王厂长,我们现有的发动机在功率输出上还是不够稳定,尤其是在山区那种复杂地形和重载作业的情况下,很容易出现动力不足的问题。”

技术骨干小陈皱着眉头,指着图纸上的一处说道。

王大山沉思片刻,坚定地说:“那我们就从改进进气系统入手,提高进气量,从而增强燃烧效率,提升功率稳定性。我听说国外有一些关于可变进气道技术的研究,虽然我们没有他们的先进设备,但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摸索和试验,尝试设计出适合我们国情的进气系统。”

小陈有些担忧地说:“王厂长,这可是个不小的挑战啊。没有相关的技术资料和试验设备,我们只能靠一次次的试错来推进,这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王大山拍了拍小陈的肩膀,鼓励道:“我知道困难很大,但我们不能退缩。想想山区那些农民兄弟们渴望用更好农机的眼神,我们就有了动力。大家齐心协力,一定能攻克这个难关。”

于是,技术团队开始了漫长而艰难的试验过程。

他们用手工打造的简陋模型,在临时搭建的简易试验台上进行测试。

每次测试,王大山都亲自在一旁观察记录,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微的变化。

“这次进气量有所增加,但燃烧效果还不理想,尾气中的黑烟还是比较浓。”

小陈看着测试数据,无奈地摇了摇头。

王大山思索片刻后说:“我们调整一下喷油嘴的角度和喷油量试试,也许能改善燃烧状况。”

在经过无数次的反复调整和试验后,终于迎来了一丝曙光。

一天,小陈兴奋地跑来向王大山报告:“王厂长,成功了!我们的新型进气系统和优化后的喷油嘴配合,使发动机的功率稳定性大幅提高,而且燃油效率也提升了近 20%!”

王大山激动地站起身来,眼中闪烁着喜悦的光芒:“太好了!这是我们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果。有了这个突破,我们光明厂的农机产品将会有质的飞跃。”

然而,王大山也清楚地知道,技术的持续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

在当时国内农业机械专业人才稀缺的情况下,培养自己的人才队伍成为了重中之重。

王大山决定在厂里开办技术培训班,选拔一些有潜力、肯钻研的年轻工人进行系统培训。

他亲自担任培训班的主讲老师,从基础的机械原理开始讲起。

在培训班的教室里,摆放着一些简单的农机模型和零部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